耿潇潇
[摘要]通过对现代艺术教育的特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我国实施艺术教育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44-01
一、艺术设计教育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个技术学习和技术训练的问题更是一个设计观念的建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我们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独有的社会特征,对我们的教育从观念到手段、方法上都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向创新学习转变,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潮流,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改变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实施创新教育。芝加哥大学前校长罗伯特.M.郝金思曾说:“教育不是教授具体的事实、理论和法则……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的技术人员,教育宁可拨乱他们固有的思想,而能促使学生开阔眼界,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1]“设计教育应该是重视技术性的基础上,加上艺术式的创造的合一,强调技术性、逻辑性的工作方法和艺术性的创造,是初期教育改革的中心。”[2]
二、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将是以现代工业生产与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与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线的,或者说是以人的创造力的培养为主线的。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诞生于50年代,兴起于改革开放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设计才在我国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工艺美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到“设计教育”观念更新的转换,这一转换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带来深远的变化。这种转变是“教育主题”的转变、“教育重心”的转变,它最终定格为以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人所应具有的健全人格、艺术素质与创造力为目标的现代社会教育,这才是“设计教育”的真正的内涵。
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时间短、经验少,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因而从总体来说,我国目前仍未形成以创新为中心的、完善而成熟的设计教学体系。具体说,目前的专业求多求全,专业划分过窄,专业界限太清、缺乏交叉综合;缺乏反馈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适应性系统,专业分类不够恰当,未能准确地反映本质的关联;在教师素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课程体系不很合理,教育内容较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较落后;缺乏启发式,缺乏对话研讨,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且师资匮乏,设备落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办学条件较差,科研较弱,差距较大。
三、如何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要想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
1.艺术设计教育与现代设计一样,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的显著特点,面向生产、面向时代、面向生活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调整、改造老专业,开拓发展新专业,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专业设置要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和互补性,专业规模、速度要与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变革、发展相协调。
艺术设计学科应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节奏保持同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大生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就业者的综合素质及知识结构成为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传统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已显得被动和不适应。艺术设计教育要跟上时代,跟上市场需求,增加新内容、新课程,以适应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要大量吸收与现实社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新知识、新科技。另外,艺术设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还需要对设计前瞻性问题进行探讨。如艺术设计应与当前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及能源问题联系起来,把环境保护、资源再生的内容纳入到艺术设计的课题研究之中,引导学生向新的、更高层次的领域迈进。
2.加强院校与院校间,院校与社会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目前存在的封闭教学状况。由于所属院校不同,造成的专业发展不平衡,学术交流受局限,研究项目和成果偏少。可以采用互派教师授课,观摩交流、共同展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促进和改善学科结构,拓宽教学领域和学科视野,努力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的教育机制和体系,积极参加社会、企业的设计活动,把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我国的设计教育有一个整体提高和进步。
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课程的教学,一直是艺术设计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对实习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设计分析、材料和预算、工艺流程、现场施工等了解甚少,致使专业理论技能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学生毕业工作后仍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补充学习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但又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教学经验,除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室外,应尝试与企业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场所,指导学生把课堂上的专业技能延伸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到锻炼。
3.开拓多种渠道,加强师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设计教育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学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新产物,社会需求大,专业热门,加之那么多的院校都在兴办设计专业,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相当多的在职教师是美术教师出身或其它相近专业转轨执教,这种状况若长期存在,势必成为专业发展的潜在障碍。因此,引进专业教学所需人才、派出青年教师去有关院校进修学习,可以改善和缓解结构上的矛盾。师资建设是艺术设计教育开展的关键,而师资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队伍引导运行机制,其构成环节,包括设定教师聘用标准、强化教学机制、设立奖励机制、建立教师业务提高保障制度。
4.增加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现代化。在信息社会,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教育就其学科性质本身就具现代概念,其教育成就和学术成果无疑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直接产品。要使我国的设计教育走向现代化,必需大力发展包括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教学手段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与知识的趣味性,能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还可利用网络资源,为师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如博客、QQ空间等,这样可使师生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院校、班级的局限。
参考文献:
[1]乐民成、张文忠著,《罗夫·雷普森——建筑师、家具设计师、建筑教育家》.
[2]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1999年4月,第1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