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09-06-18 04:42黄桂华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育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并强化创新能力的发现和训练。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34-01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花大力气去探讨和实践创新教育这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一、改变教学理念,大胆创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即学校与教师“以学生为本”,全部工作中心服务于育人目标。毫无疑问,语文教学工作也同样要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宗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呢? 首先,要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其次,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应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对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一句话,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的平等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营造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注重跨领域的学习。语文本来就是反映并表现大干世界的,当然也反映其他课程的内容。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拓宽教材,增广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最新技术设施,改进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音频、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同时刺激人的感观,容易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创新。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出题、同学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集体交流。也可以是教师将课件、电子教案、练习题上传网络,学生利用课件、电子教案来自主学习,用练习题来检查效果,并能在网上得到老师及时评价和指导。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现在的语文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师应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创新教育思想,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

(一)重视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应当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引导有条件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在重视课内练习的同时,要重视课外练笔和课外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综合性的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丰富同学们的知识。

(二)允许质疑,允许不同的想法。一篇范文也如同一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形成不同的想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对既定看法产生质疑,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应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使思维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如分析《黔之驴》一文时,从驴的角度点明讽刺如驴一样的外强中干的人;从虎的角度指出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胜利;把驴看作人才,点明人才无用武之地;驴、老虎各有其长……对于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都要肯定,有些理解也许稚嫩,甚至错误,也可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通过分析、学习,让学生自己去进一步学习消化。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明明白白:有些事物,从某个角度看是错误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是正确的;有些事物,开始以为是谬论,而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反而是真理,是创新,譬如日心学说,譬如相对论。

(三)鼓励大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古往今来,哪一位有所发明的人不是靠强烈的创新欲望而走向成功的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创造力的错误认识,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只是有些人没有挖掘出而己,从而树立起他们创造的信心。如在教学《孙权劝学》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课本剧,指导学生运用想象表演孙权、吕蒙、鲁肃等人物;课后布置想象作文《方仲永巧遇吕蒙》,让学生去发挥,去创新。

(四)开展多种实践活动。(1)针对热门问题或有意义的话题开展辩论会;(2)组织指导学生创办“手抄报”;(3)成立文学社,创办文学社刊;(4)组织朗诵比赛;(5)举行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如开展词语接龙、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评选优秀文摘卡和阅读手抄报等。

四、结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并强化创新能力的发现和训练。

参考文献:

[1]许瑞祥,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10).

[2]王爱甫,丁川原,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5).

[3]苏志平,惠平,谈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8).

[4]顾海溶,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及其构建,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

[5]马萍,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08(20).

作者简介:

黄桂华,女,语文讲师,就职于鹤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语文教育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