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任 和
[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承办之初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由于被附加过多的额外价值,在内外因的夹击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逐渐呈现偏离原本初衷的趋势。这种趋势也诱使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朝着应试教学的方向发展,由此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不容乐观,更不容忽视。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应试教学弊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28-01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分别始于1987年9月、1989年1月。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这种考试制度延续至今,其影响范围之广远远超越考试本身所承载的限度。由于四、六级考试被附加了过多的价值,甚至成为社会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原本作为科学检测英语水平标尺的四六级考试逐渐出现了一些弊端,从而导致在四六级考试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也逐渐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这种畸形发展首先显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听说教学方面。听说课程的设置最初也是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但是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在听说方面更多侧重学生对听力对话和短文填空的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中的说的教学则变得形同虚设。事实上,很多高校在听说课程设置已经朝着应试教学的方向发展,在听说教学中只侧重听力的练习,而说的方面至多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问答方面,缺乏必要的正规的授课,讲解与练习。这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是造成中国大多数学生只会“哑巴英语”的直接原因。学生不会说,更没有机会说!即使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充其量也仅仅能够靠背颂几段书本上的陈词滥调在遇见英美人士时进行应急交流。
Howatt and Dakin指出听力理解要求听者能够在接受说者的语音、理解其语言中的词汇、语法的基础上理解和领会说者所表达的内容。[1]既然省略了说的教学,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下的大部分上课时间都用于听力教学方面,那么学生的听力能力想当然能够达到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讲座的水平。但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许多同学在去听英文报告时仍然是一头雾水!他们对讲演的内容直接是不知所以然。但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同学对报告中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能够听得一清二楚。最初,我认为这是由于时间,地点和人物是简短的词汇,比较容易听,便于学生记忆,所以他们能够听清。随后发现,即使出现较复杂的时间,较长的地名和较多的人名时,学生依旧听得一清二楚。这个现象让我十分惊奇。让我惊奇的不是他们能够记下来如此这般的词句,而是他们既然听懂了那么复杂的部分,为什么听不懂相比之下容易得多的一些演讲的基本内容。最终,一位听力教师的一段话一语道破天机:平时的听力教学主要讲授一些基本的应试技巧,这样才能训练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听力部分的较高分数。
如此的听说教学已经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目的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它的实质就是应试教学。纵使这种授课模式能够暂时侥幸使学生提高听力部分的分数,它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却是不容乐观,更不容忽视的:
首先,此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每次听说课所面对的仅仅是短文对话,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多的集中在时间,地点和人物上面。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使教师利用与现实生活相仿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用“英语思维”的氛围;更无法让学生认知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这些恰好都是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学生听力学习缺少这些,所以大部分学生充其量仅仅会“说”英语,而对如何用英语进行真正的交流,乃至交际一无所知。
其次,此种听说教学模式造成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教学的缺失。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对文化进行沟通的便捷的桥梁。各种听力素材当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也充满了浓郁的文化特色。它们向听者传答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讯息。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过程。而我们听说教学模式删繁就简的省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学生所努力学习和练习的只其中的只言片语,他们会粗略地听,可能还会简单地说,但不知道如何精听,又为什么这么说,如此一来大部分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就不足为奇了。
再次,此种听说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参与听说的权利。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指挥棒下,大部分高校的英语听说教学活动都以四六级的通过为前提。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已经被预设好了——就是要通过四六级考试。教师不辞辛苦地总结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技巧,策略。学生不厌其烦的听,练那些所谓的必考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不可能将宝贵的课上时间运用到使学生参与听说的教学中去,所以学生的听说权利被心甘情愿地剥夺了。
最后、此种听说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兴趣的严重后果。英语听说课程的设置本身是为了让学生带着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了解,理解,学习英语。但由于四六级考试下的听说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语言环境,缺少必要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并且剥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学生势必无法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领悟。而枯燥无味的练习活动更多局限在对一般零碎信息的听和记方面也容易影响学生的语言情感使其产生焦虑,烦躁情绪,语言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2]。这种情感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消极的语言情感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初衷是好的,但目前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日益出现偏差,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不容乐观,更不容忽视。我们应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下英语教学的新变化,从而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Howatt,A.and J.Dakin.Language laboratory materials,ed[M].J.P.
B.Allen,S.P.B.Allen,and S.P.Corder,1974.
[2]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作者简介:
李红梅(1981-),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硕士,助教,就职于济宁医学院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任和(1980-),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硕士,助教,就职于济宁医学院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