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维
摘要:根据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方针、政策,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有关英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旨在构建和谐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学以致用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明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而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高职学院的学生,以我院为例,既有普通高中生又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生的三校生。他们的英语基础差异很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普通高中生在高中经过了三年系统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基础语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三校生大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中英语,所以他们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我院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的现状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改革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课前导入、准备工作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教学方法改革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教学中,我先后尝试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课前五分钟的自由谈。自由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又称为duty report。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五分钟的英语,话题自拟,接着由他提几个和文章有关的问题,询问其他学生,最后教师做简要的总结。此项活动不仅使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锻炼了听力,而且使他们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课本知识作了铺垫。
2、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坚持每节课前花两分钟时间,找学生上黑板听写单词,抽查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心理,对于那些单词听写全对的同学,给其平时成绩额外加分;那些单词没有全对的同学给其平时成绩得零分,督促其在一学期之内把零分变成加分。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他们的学习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3、要求学生课前上网或去图书馆搜集有关课文的背景资料,上课时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这种方法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网络正在吞噬着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利用他们对于网络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心理,诱导他们使用网络,捕捉、筛选网络当中积极的、有益的信息。
二、倡“以学生为主” 的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鉴于此,我个人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对于英语课, 我从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每人每节课至少开口讲一句英语。朗读具有读的因素,又具有口语的特点,是联结阅读和口语的重要手段。通过讲解规则,进行示范,并且尽可能多地做各种各样的朗读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只有朗读,才能把词、句、文融为一体,记得清楚,记得准确;只有朗读,才能熟练掌握英语的语言习惯;只有朗读,才能融语音、语法常识于句子中,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听、说训练打下基础;只有朗读,才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学方法。我们中国学生听英语的主要来源就是课堂教学。 因此, 教师本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的原则。讲课时尽量放慢速度,并且重复所述内容,用学生们知道的同义词或短语解释词义,用简单句型转换复杂句型,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求知欲。同时,采用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先把学生分为相应数量的互助学习小组。小组一般由4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各小组在课前共同预习,上课时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述预习成果,小组成员无法解决的难点可以提交全班讨论,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种方法,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3、竞赛。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 能力。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男女竞赛、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拼写单词竞赛,听力抢答,背诵课文竞赛,演讲比赛等等。大家对此兴趣盎然,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
4、表演。交际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听和说的过程是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活化课文插图,重现课文内容,把学生们带入一个仿真的生活情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的和生活结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 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定主题,让学生展开即兴演讲,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构建联系现实生活的英语情境——因地制宜,学以致用
只有当学生发现英语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相关时,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英语有用,于是作为老师就应该尽量让英语走进他们的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尽力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由浅入深,创设真实情景。
当张学友的《吻别》被欧美“麦克学摇滚”组合翻唱,并且刚刚在全国热播的时候,我的学生已经人人都能流利的演唱那首英文版的《吻别》了。我把流行歌曲带到了课堂,让学生们一边享受美妙的音乐,一边把听到的歌词自己写出来。当学生们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好不容易把歌词整理出来的时候,他们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通过这种听写训练,学生们的听力、发音、拼写、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提高,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并迅速落笔的快速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完整唱出当下最流行最受欢迎的英文歌曲,成就感和满足感无疑刺激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我还把英文原声电影第一次带给了学生。当电影中出现一些我们课堂上学过的很常用的语言时,我会停下来让他们反复多听几遍,解释给他们该怎么用,并且要求他们模仿电影里面人物的说话方式。时间久了,他们积累了不少非常地道的口语表达方法。在课余之时,经常会听到他们嘴里下意识冒出来的英语。作为他们的英语老师,看到他们可以脱口而出,我当然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了。
以上这些做法,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在实际交际中将英语知识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奠定了又一坚实基础。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情境,建立良好的校园英语氛围。
参考文献
1、高永宏: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探索,2005,(10)
2、李瑛汶,汤春明: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教育探索,2005,(10)
3、唐翠,周晓鹭: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探索,2005,(1)
4、贾禾新:跨文化交科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崔维,女,陕西商州人,1981年生,现任教于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