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絮语

2009-06-17 08:59
书屋 2009年5期
关键词:胡适人权鲁迅

屈指数“五四”,今年九十龄。这段岁月可不算短,期间吞没了无数的英雄块垒、美人情肠,真乃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但也有许多人虽死犹生,比如以陈独秀、胡适和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先贤们。

在“五四”一代文化人中,最具历史影响力的人物当数胡适和鲁迅。古人云:“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将此观点作一引申,胡适和鲁迅,大略也可视为本怀与别调之关系。不少学者慨叹,鲁迅一生有大孤独横亘于胸,但在我看来,就心性和禀赋而言,胡适或许比鲁迅更孤独。我们可以从嵇康、徐渭、李贽等古人身上找到鲁迅的影子,但要从中国文化史上找一个胡适的前身或影子,则基本上无望。所以,理解鲁迅并不比理解胡适更为困难。

鲁迅弃医从文,但终生不脱医家的眼光。他深知中国人的灵魂病得很重,但究竟如何疗救,四顾彷徨的他又苦无良策;胡适弃农从文,却又像农学家那样希望地里长出好庄稼。他带回了新的种子,并将毕生精力耗在克服水土不服这个难题上。这是两个为国家命运而心力交瘁、苦恼万分的中国人,并因为这种苦恼而高贵。

正值“五四”九十周年,有关民主的话题自然受到人们的关切。前不久,俞可平先生在《半月谈》上发表文章,题为《关于民主亟待厘清的六个关系》。这篇文章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提出“以发展民生去代替发展民主,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是的,在当下中国,阻碍民生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财富分配不公、纳税人负担沉重、公款消费数量惊人、权钱交易和寻租活动猖獗、经济领域垄断色彩依然浓厚等,都非发展民主不能解决。当然,发展民主的意义不只局限于发展民生,它还有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尊严和真实。人类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除了企盼生活在富裕中,还希望生活在自由中,生活在尊严中,生活在真实中。不可侵犯的权利使人安享自由,手中握有的选票让人活得有尊严感,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帮助人们获得真实的信息。

俞先生的文章还谈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重申要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才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不过,值得补充的是,我们只要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凡是人民民主不畅的时候,党内民主就受到损害,甚至会走向专制和个人独裁。因此说人民民主是保障党内民主的根本条件,也未尝不可。再者,人民民主的真正推进,依赖于各种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发达,只有它们才能吸纳和整合分散的民意,形成各种带倾向性的意见并与政府形成互动,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西方发达国家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给许多国人以“风景这边独好”的印象,以至于有的学者公开宣称,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启蒙时代已经结束。但俞可平先生似乎不这样看,他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提供了契机。此种看法,足以给那些头脑发热的人当清凉剂使用。今年4月13日,中国颁布了第一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提出要开展广泛的人权教育,并切实保障媒体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和发表权”。人权的拓展和推进民主政治是同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民主无疑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澧人)

猜你喜欢
胡适人权鲁迅
《胡适》
鲁迅,好可爱一爹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鲁迅《自嘲》句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