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凤
一
说起“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孺子牛”的精神;出大力,吃草料,挤出奶供人营养……鲁迅先生把古诗的“饭饱甘为孺子牛”改为“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谦虚地说是“偷得半联”,共实这表明了他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请看他的上联:
横眉冷对千夫指,
此两句构成了一副多么爱憎分明的妙对!毛主席在武汉亲自把它手书并赠与红线女,不仅使红线女年少多志,以孺子牛精神处世立身,而且还成了亿万革命志士仁人的座右铭,激励了好几代人!
二
古时明代清官、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就才思敏捷。一日他头梳双髻去上学,被和尚兰古春看见,以言相戏:
“牛头且喜生龙角;”
聪明的小于谦随口答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第二日,于母给他改梳了三髻,谁知又遇上了兰古春,兰又戏曰:“三角知鼓架;”,于谦立即对答:
“一秃似锣锤。”
明代神童解缙,路上遇一秀才,秀才知他小小年纪,肚里有点墨水,便挖苦道: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笑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由牛引出的对联,后来被毛主席所采用,来形容一些没有扎实的真本领且又爱说空话,瞧不起别人的人。
三
唐朝大文学家祝枝山,有一年新春到杭州,见到许多户人家门上只贴着两条红纸,没有字,全是“无字对”。兴之所至,他便在这些红纸上题上了对句,一时传为佳话。谁料此举却得罪了杭州显官徐某,他邀集城中三位颇有才华的秀才,让他们跟祝枝山比个高低。其中一位出联曰:“大丈夫半节人身”。此下联实属难对,因为“人”字是半节,并且此句有蔑视污辱祝枝山之意,只见祝枝山不慌不忙,询问那秀才尊姓。那秀才高傲地说:“姓朱。”祝枝山脱口对道:“朱先生三个牛头。”真是对得巧妙,因为“牛”字乃“朱先生”三字的上半截。祝枝山反唇相讥,气得朱秀才七窍生烟,灰溜溜地离开了。
解放前,进步人士张难先先生,痛恨国民党反动派。有一年春节,在家里的狗圈鸡笼上贴了一副春联:
拍马吹牛,是真类狗;攀龙附凤,不如养鸡。
四
清朝时,天津府太守牛稔文,为子娶妇,纪晓岚与牛太守是表兄弟,先派人送去一副贺联贺喜,联云:
绣阁团圆同望月;香阖静好对弹琴。
次日,纪晓岚亲自上门贺喜,他对牛太守说:“我昨天所作贺联,引用了君家典故,你看如何?”太守听了一楞,遂对咋日贺联细细品味起来,不肖一会,便大笑不止。原来纪晓岚的上联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下联则用了“对牛弹琴”的典故。虽联中未见一个“牛”字,却皆用“牛”典,真可谓“不惜一字,尽见风流”,堪称妙对矣。
五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淹——;
这是副民间流传的对联,生活气息浓厚,对仗工整,形象活泼,即便多愁多郁的人见了它、听到它,都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
1984年的春节晚会上,豫剧名演员牛得草参加演出,为整个晚会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而八三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曾以“碧野田间牛得草”出句征对,应对联足有好几百副,最后经过评选,评出了十副佳联,以“金山村里马识途”为上等佳品。
“金山”对“碧野”,“村里”对“田间”,“马识途”对“牛得草”,这些都是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且对仗工稳,符合要求。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园一区2号信箱328号(7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