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适应时代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政治教学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构建浅谈自身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学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42-02
1 引言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理论性、思想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其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二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往往重视前一个教学目的,而后一个教学目的却经常被忽视。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政治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的有机整合,改变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扭转单纯知识灌输的倾向,必须把政治课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而学生能力的培养,正是这三者的结合点。
2 构建认知能力
认知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是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基础和前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既要遵循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一般规律,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实质,还要有意识去引导学生按照认识的规律去学习基本理论和观点。
3 构建辩证思维能力
钱学森在《关于思维科学·序》中指出:“要培养一个人成才,很主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因而通过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应该把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告诉广大青少年们。”为此,新的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明确要求重视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按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去思维,即按辩证法去反映客观事物。这是人类认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个培养教育的自觉过程。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大”规律。只有以此为基础,辩证思维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些基本规律也必须通过辩证思维方法才能体现其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对辩证思维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进行应用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辩证思维方法体系中,辩证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核心的辩证思维方法。辩证分析与综合方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矛盾分析法。而矛盾分析法和客观事物的辩证本性是一致的。因此,要使学生明白:如果想要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辩证本性,就不仅要对各个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而且要对客观事物的矛盾进行综合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认识形成把握本质和现象、个别与一般、抽象与具体的统一整体。同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积极创设条件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而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4 构建自主质疑能力
所谓自主质疑,是指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按常规推理或原有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目前,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化,致使当代的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同时,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化、探究性学习,在内容、教法上赋于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提出疑问,甚至是困惑。对于学生的这种自主质疑,我们应该具体分析: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关心时事,勤于思考,敢于求真,对这些积极的方面和倾向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另一方面,由于受年龄、知识和阅历等局限,使得他们对事物的了解缺乏全面性,容易以偏概全。特别是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不良思潮很容易误导和腐蚀他们的思想。对此,我们应善于正确引导,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自主质疑,反对运用扣帽子,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做法。要大力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引导并开发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精心设计教学,巧妙引导与点拨,创造条件使学生自主质疑,并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质疑潜能将能得到进一步激发,思想政治课也就会充满生命活力。
5 构建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创新、创造的历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培养创新性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创造刺激学生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既是政治课教法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要求。为此,首先,必须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新课程改革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倡导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所以,我们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给予学生展示才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同时,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激励质疑,并捕捉他们创造的火花,积极引导他们去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
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广泛用于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多媒体等,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动化,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还应鼓励学生熟练掌握和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来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建南.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8).
[2]周健.转变观念,改变教法[J].中学政治,2003 (6).
[3]赵芝环.论思想政治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铜仁学院学报,2007 (6).
作者简介:王小金(1983-),男,江西石城人,江西省石城县石城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本科,主要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