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译者主体性在选词中的体现

2009-06-17 09:20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选词习语主语

张 俊

摘要:在译文产生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译者的双语能力,译者自身和目的语的文化价值取向,翻译的目的,读者期待等。本文研究聚焦于翻译过程中最基础的行为“选词”,考察译者主体性如何得以体现。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翻译选词

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066-02

1 引言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文化交流活动。译者是这一交流活动的中介,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译者的主体性会在从选择原语文本到生成目的语文本整个翻译过程中得以体现。

每个译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翻译标准,有的译者是偏重“文”,有的译者是偏重“质”,无论倾向于哪种翻译标准,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在译作中的选词体现出来的。所以,选词问题是译者在做翻译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译者的的主体性在他理解原文时体现为利用源语语言使用者的角色来思维;在译作生成时体现为利用译入语语言使用者的角色来思维。在选词过程中,译者不断转换这两种角色的,为构建译文大厦打好坚定的基础。本文将通过译例来考察译者主体性在选词中如何得以体现。

2 译者主体性在汉译英中的体现

汉语在词的选择上比较灵活多样。并且,汉语单词的外在形式没有变化,人称、数和时态的概念词汇手段来实现。汉语多用动词,名词的使用相对英语较少。句子的主语多以人为主语。

2.1汉语单词

汉语字词表达严谨,词语搭配非常灵活,一词多义非常普遍。例如:“头”。

从头讲起:from the very beginning

他们是一头儿的:They are on the same side.

我们有30头牛。We have thirty head of cattle.

他头天上午就来了。He came here the previous morning.

第一个“头”指的是 “开始”,第二个“头”说的是他们是“一伙儿的”,第三个是量词,来数牛的,第四个“头”是说“以前的”的意思。“头”的这些用法,都是在汉语中有代表性的,所以在翻译时如果没有用汉语语言习惯来思维,直接看到词就翻译,那么就不会在英语中选出合适的词来表达。可见,若是不假思索,望文生“译”,后果会不堪设想。

2.2汉语成语、谚语

汉语成语和谚语中的文化色彩很浓,而且已有相对稳定的使用场合和适用对象。

成语“树倒猕猴散”可以有四种翻译。首先是直译:When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scatter. 意译:Members run away when the family [constitution] falls. //When an influential person falls from power, his hangers-on disperse. //Rats leaves a sinking ship.

为什么会有直译和意译之分呢?如果把它当作一个典故来用,直译就可以使用;如果说是拿来比喻,那么意译比较合适。译者需要分句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适用对象来选择译文版本;当然,不同的疑问在选词上也会有明显差异。

2.3汉语句式

汉语重“意合”,讲究言简意赅,句间联系是靠语义的连贯来实现的。并且措辞不同,其主语也会有所变换,但是次序可以保持不变。英语句子与汉语句子不同,重“形合”,句子间的联系都是靠关联词来连接的。来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

她并不年轻,至少已经五十岁了。

译文1:She is no longer in the morning of her life. She must be at least two score and ten. (古体)

译文2:She is not young any longer. She is fifty at least. (通用体)

译文3:She is no chicken. Shes fifty if shes a day. (俚语)

译成英语时,不同的措辞会有语体风格的差异,给读者所传达出的意蕴也就不同,这个时候就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和接受水平了。

3 译者主体性在英译汉中的体现

英语语言同样有一词多义的现象,但是它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与汉语相比英语多用名词,句子较多以抽象名词和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3.1英语单词

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不亚于汉语。请看译例:

原文:…yet, 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his life, 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the praises the stone-cutter carves over his bones; who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child, a good wife or a good husband; who actually does have a disconsolate family to mourn his loss;…(W. M. Thackeray: Vanity Fair)

译文:……不过偶尔也有几个死人当得起石匠刻在他们朽骨上的好话。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他们家里的人也的确哀思绵绵的追悼他

们……

虽然原文中只有一个“good”来修饰不同的人物:教徒、父母、儿女、妻子、丈夫,可以直译为:好教徒、好父母、好儿女、好妻子、好丈夫。但是这样译在语言表达效果上就远不如上述译文。因为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词来修饰,以此体现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比如说: 用“虔诚”修饰“教徒”,这位教徒在生活中的言行就可以通过这两个字一目了然的体现出来。这样比一个泛泛的“好”来修饰要更具体准确。可见,由于汉语注重词语搭配的形象美和韵律美,准确的选词会表现出译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并能反映出对原作的理解程度。

3.2英语习语

英语习语同汉语一样,有一定的文化发展痕迹。英语习语在翻译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汉语成语翻译时的性质相同,具体做法也是先弄清含义再慎重选词表达。

原文: The mayor of Toledo said in 1932:‘I have seen thousands of these defeated, discouraged, hopeless men and women, cringing and fawning as they come to ask for public aid. It is a spectacle of national degradation.

译文1:托莱多市长在1932年说过:“我见到数千万遭受了挫折的,失去了信心和希望的男人和女人又奉承又乞怜地前来请求救济。这么一个情景给国家丢尽了脸。”

译文2:托莱多市长在1932年说过:“我见到成千上万的山穷水尽、灰心绝望的男男女女前来请求救济。他们低声下气,苦苦哀求。此情此景,真是丢尽了美国人的脸”。

以上两个译文相比较,很明显第二个要好一些。因为汉语的成语多是四字格,讲究紧密性,并且一般都讲究音乐美,从一个人用的成语程度来看,或多或少会显示出他的受教育水平。所以,即便第一个从通顺程度来讲还说的过去,但是名词前面使用冗长的定语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下面再看一个例子:When Greek meets a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译文:两雄相争,其斗必烈。从历史上知道,希腊曾是强国,但是译者并没有直译,避免了文化上的冲突。这就反映了译者对原句理解的透彻程度以及对本民族语言的灵活运用。

英语习语的翻译,大多数都要考查一下出处,不要妄自推测,。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尤其是习语,再加上翻译时选词的灵活多样性,习语的翻译更要小心谨慎为好。

3.3英语句型

英语句子与汉语句子不同,重“形合”,句子间的联系都是靠关联词来连接的。句子都要有一个特定的主语,而且以抽象名词和非生命名词做主语的情况较普遍。

请看一个英译汉的例子: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王佐良译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陈才宇译文:读书可以娱乐,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曹明伦译文: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三种译文都符合汉语的语言特征。原句中主语“studies”在译文中的主语分别是:读书,读书,读书之用。我们知道汉语习惯用人作主语,而不经常用其他无生命名词作主语。虽说三种译文处理原则是一样的,都是在不改变原文表达顺序的情况下,用汉语的表达方式,把原文的内容传达出来,但是,读出来的效果

却截然不同:第一种,采用排比,“足以……”,“足以……”,“足以……”,结构对称,用词典雅,具有古文风范;第二种,使用说话的口气,“可以”,“作为”,“也可以”,用词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第三种,同样是采用排比的格式:“一为……”,“二为……”,“三

为……”,但是效果与第一种不一样,因为它更像是说明文的用词特征,以阐明读书的用处。

4 结语

译者主体性对选词的作用是在理解与表达这两个过程中体现的。选词优劣取决于理解程度和表达水平。因此,提高译文质量需要译者在自身文化和目的语的文化价值取向,翻译的目的以及读者期待诸多因素的制约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双语能力,即积极恰当的发挥译者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修订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胡荣欣. 文化语境与译者的主体意识[J].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4,(2):25-27.

[3]蓝红军. 文化语境:翻译选择的藩篱[J].广州社会科学,2008,(6):175-179.

[4]梁春丽. 论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意识[EB/OL].Retrived from:

http://xa.wanfangdata.com.cn/,200304/20090408.

[5]孙艺风. 视角阐释文化 文学翻译与文学理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余光中. 作者、学者、译者——“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说[A]. 余光中谈翻译[C].ed. 余光中.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作者简介:张俊,陕西理工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选词习语主语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选词填空好方法
选词填空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