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跃
随着苏格兰皇家银行创下英国公司历史上最高年亏损纪录,豪情万丈的赫斯特能否在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
“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以错误的方式进行了错误的扩张。现在我们的确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业务,不过这些业务已经被过度融资弄得混乱不堪,根本无法为我们带来应有的效果。是时候减肥了!”
这是苏格兰皇家银行CEO斯蒂芬·赫斯特(Stephen Hester)在2008年11月上任后不久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的讲话。的确,曾经有着无限光荣和骄傲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侵袭下每况愈下,而临危受命的赫斯特却不得不面临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这使得这位只有49岁却已经完全谢顶的“天才”在新闻发布会当天看起来有些无精打采。
“天才”之路
赫斯特“天才”的称谓来自于他的家庭。他出生于1960年12月14日,在英国约克郡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父亲是牛津大学的一名教师。作为家中长子,赫斯特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天才”正是母亲对他的称呼。年幼的赫斯特虽然没像莫扎特那样成为无可比拟的神童,但也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中学毕业后考进了牛津大学玛格丽特学院(Lady Margaret Hall),并成为该校托利党(Tory Reform Group)的领军人物。1982年,赫斯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位。
大学毕业后,赫斯特在国际知名投行瑞信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一开始他担任董事长助理,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呆了14年。1996年,赫斯特被任命为执行董事,负责公司财务和支持部门。2000年5月,他被调至固定收益部门担任负责人。正当赫斯特有望进一步高升的时候,瑞信经历了领导人更替,新CEO将公司内所有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的人一一清理出去,赫斯特不幸成为了其中之一。
2002年5月,赫斯特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瑞信,加盟英国阿比国民银行(Abbey National),担任财务总监,随后又担任首席运营官,并且开始了自己的改革措施以拯救阿比国民银行不断恶化的经营状况。不过,赫斯特只在阿比国民银行呆了两年。2004年7月,阿比国民银行被西班牙国际银行(Banco Santander)收购。同年11月,赫斯特离开了阿比国民银行,转而加盟英国地产公司(British Land),开始了在房地产业的任职经历。
地产风云
其实,在英国地产原董事长兼CEO约翰·利特布莱特爵士(Sir John Ritblat)准备辞去CEO一职时,赫斯特并非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接班人。如果不是第一人选3i公司的叶博笙(Philip Yea)在最后时刻选择留在3i继续担任CEO,恐怕赫斯特就不会有在英国地产表现的机会。
2004年11月,赫斯特就任英国地产CEO。许多人怀疑时年只有44岁并且没有半点房地产行业从业经验的赫斯特能否胜任英国第二大房地产公司CEO这个职务。
不过赫斯特很快用行动回击了人们的质疑。上任伊始,他便重新制定了公司的战略:首先,他根据英国地产的定位及实力,将公司的战略重点放在了郊区地产零售业务上,因为这一块业务需求量很大,而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地产商却寥寥无几;其次,赫斯特敏锐察觉到了伦敦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并且意识到“飞速发展的服务业会大量增加伦敦白领的数量,其增速可能比GDP增速还要快”,于是他为公司制订的第二条战略就是着力开发伦敦市内的新办公楼宇;第三,他带领公司走出英国,重返欧洲,重点仍是郊区地产零售业务。在制定新战略的同时,赫斯特还仔细研究了公司以前的得失情况,让公司放弃了在工业用地、伦敦区域外的写字楼宇,以及商业店铺等领域的投资。
赫斯特为英国地产制订的战略清晰而又明确,不仅让利特布莱特爵士暗暗庆幸自己找对了人,也得到了公司投资者的青睐。公司的一位大股东曾说过:“斯蒂芬的战略很明确,公司的运营方向变得清晰明了,公司的前途也因此变得清晰明了。”另外,赫斯特那英国人特有的低调、温和的性格也很讨人喜欢。一位曾经采访过赫斯特的美国记者曾这样报道过:“从没有人告诉过我他(赫斯特)这样的一个大块头说话却是如此的温柔,他几乎是细声细语地与我打招呼,一张娃娃脸上总是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我的上帝啊!这大概就是英国绅士吧!”
正确的战略,富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人,这些成为英国地产成功的推手。据公司的一位长期顾问所说,在赫斯特主政后的两年内,英国地产所经历的变化甚至比过去30年还要多。赫斯特开始了利特布莱特爵士一直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大规模并购,当然,他并不是毫无目标、囫囵吞枣般地收购,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收购。例如在2005年,英国地产以8.16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英国Pillar地产公司,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资产和规模,而且让公司得到了很多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被收购前的Pillar地产公司在郊区地产零售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这样一来,英国地产增强了自己在郊区地产零售方面的优势地位,使公司的股东和董事更加确信发展郊区地产零售业务是公司的正确战略方向。
2006年,英国地产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财务报表显示一年的租赁总收入达到7.51亿英镑,总资产回报率高达33.2%,均为5年来最高,公司的市值也比两年前翻了一番。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英国地产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先是利特布莱特爵士辞去了董事长一职,彻底离开了公司的管理层,少了这个老爵爷的支持,赫斯特将独立面对公司内外部的诸多棘手问题;其次是2007年2月,英国地产将自己位于伦敦摄政公园(Regent's Park)的办公大楼卖给了另一家地产商,自己则搬到了大理石拱门(Marble Arch)附近;最后,在2007年年初,英国政府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英国地产与其他8家英国房地产公司一起转变成为这一类型的公司。
在英国地产成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成员时,赫斯特曾经表示公司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他谨慎地表示:“我不认为会发生市场下挫,但我想房地产业快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然而,事态的发展大出赫斯特的预料: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作为美国“紧密伙伴”的英国自然摆脱不了影响。2007年9月,包括英国地产在内的9家英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司全都遭遇了商业地产大滑坡,英国地产股价直线下跌,颓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7年的租赁总收入和总资产回报率较上一年也大幅下滑,紧迫的形势让一向沉稳的赫斯特坐不住了。2008年年初,眼见经济形势难以好转,赫斯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削减公司运营规模,撤出部分欧洲市场等——试图扭转颓势。然而,就在人们都在等待赫斯特的改革举措能够奏效时,一道来自政府的任命却没有让人们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落难“骑士”
2008年3月,赫斯特被原英国财政大臣阿里斯代尔·达林(Alistair Darling)任命为刚刚国有化的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非执行副董事长。这成为赫斯特回归银行业的开始。同年9月,赫斯特辞去北岩银行非执行副董事长职务,担任苏格兰皇家银行非执行董事。两个月后,政府任命赫斯特接替弗雷德·古德温爵士(Sir Fred Goodwin)成为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新一届CEO。
苏格兰皇家银行是一家拥有骄傲传统和较小资产负债表的银行。1727年,该银行获得了乔治一世国王(King George I)颁发的皇家特许。1997年,当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苏格兰银行(Bank of Scotland)向规模更大的英国零售银行Natwest发起敌意收购时,加入公司才一年的弗雷德爵士和他的前任乔治·马修森(George Mathewson)爵士受到触动,觉得应该做出回应。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竞购战,他们最终胜出。
这笔交易让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举跻身银行业顶级阵营之列。然而弗雷德爵士对于苏格兰皇家银行正面临的越来越大的风险了解多少呢?他以前的同事表示,弗雷德爵士确立了收入和利润目标,但对于每项业务占用了多少资金几乎一点都不关心。他也没有对公司的全球银行和市场(GBM)业务进行太多直接控制。一位董事表示:“从操作角度而言,(他)没有控制GBM。他过于相信负责该业务的员工了。”2007年,压力在加大,当时他开始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收购荷兰银行(ABN Amro)。
2007年,苏格兰皇家银行与西班牙国际银行和比利时-荷兰银行富通(Fortis)联手对荷兰银行发出了拆分报价,并最终打败竞争对手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成功收购。这样,在金融市场摇摇欲坠之时,苏格兰皇家银行将接手荷兰银行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然而,在收购时,苏格兰皇家银行几乎没有进行尽职调查。一些顾问敦促弗雷德爵士降低出价,但他告诉董事会,任何变动都会引发荷兰银行股东的起诉。
结局显而易见:收购后,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资产负债急剧增加,市场的恶化使得公司在“融资、资金和管理都出现了紧张”。2008年4月,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其保险业务挂牌出售,并推出120亿英镑的增发计划,以增强资金储备。然而情况却在继续恶化,2008年10月,被爱丁堡人称为苏格兰银行界“皇家骑士”的苏格兰皇家银行甚至到了不采取激进措施就无法继续开门营业的地步。几天后,苏格兰皇家银行被迫接受了英国政府200亿英镑注资,这导致了该银行实际意义上的国有化。而弗雷德爵士,这位因对英国银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而被女王授予爵位的老银行家也不得不黯然辞职,把烂摊子留给了只有48岁的赫斯特。
救星难当
在被任命为苏格兰皇家银行非执行董事时,赫斯特就对他的朋友说,如果能担任CEO的话,他会采取6套措施来改革这家公司:一是减少业务风险,这不是因为政府要求公司这样做,而是因为公司必须这样做;二是调整零售和批发业务的比例,更加注重零售业务的发展;三是改变公司的客户组成,减少专属客户的数量;四是实现完全国际化;五是缩减公司规模,并在这之后开始谨慎小心地发展;六是保证银行能够留住并找到优秀的员工。
2008年11月,赫斯特终于如愿以偿。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公司从不知节制的文化中拯救出来。长期以来,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高管们过着奢华的生活,现在,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使用公司信用卡消费了,甚至在出差时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同时,赫斯特还宣布公司将不再支付弗雷德爵士的最爱——一架价值170万英镑的“猎鹰”(Falcon)私人飞机——的一切费用。不过,也有人对赫斯特的这一措施提出质疑:首先是这项措施并不能为公司节约多少成本;更重要的是赫斯特自己也过着十分奢华的生活:他与夫人以及两个孩子住在伦敦西部的荷兰公园(Holland Park)内,并且在故乡约克郡有一处面积350英亩的房产;另外,酷爱体育运动的他还经常邀请兰帕德(Frank Lampard)、穆雷(Andy Murray)等英国体坛名将吃饭。因此,人们认为:领导人自己都不能从俭生活,又怎么要求手下员工呢?幸好英国政府鼎力支持赫斯特,使得这项措施总算得以顺利实施。
但苏格兰皇家银行还需要更多的变化。上任第一天,赫斯特便宣布会采取新的战略计划以使“公司能够集中于自己的优势领域,降低业务风险,减少资产负债表风险”。根据这项计划,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数千人以及缩减业务规模。
2009年,赫斯特为苏格兰皇家银行打造的“瘦身计划”正式开始启动。1月下旬,赫斯特签署了一项提案,计划在全球裁员近2万人,超过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的10%。2月1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与英国政府达成了一项新的有关被裁员工的赔偿框架协议,解决了裁员有可能带来的麻烦和纠纷。
在缩减全球业务规模方面,赫斯特于2月下旬实行了一套方案,旨在全球范围内缩减不良资产和非核心业务的规模。根据这套方案,苏格兰皇家银行依然会在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保持现有的营业规模,也就是说,不会减少在美国、德国、香港等公司拥有一定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业务规模;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部分东欧国家,公司则会减少规模,甚至完全撤出这些地方。
此外,赫斯特也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消除弗雷德爵士在位时“胃口过大”带来的影响。1月1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以每股1.71港元的价格,将持有的全部108亿股中国银行H股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套现约24亿美元;2月,该公司计划出售原荷兰银行旗下的澳大利亚的业务,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闻讯后都对这部分业务表示了兴趣;同时,赫斯特还打算出售原美国零售银行Charter One旗下的美国西海岸地区的部分业务,从而使得公司的美国分部能够更加专注于那些优势地区的业务发展;2月下旬,苏格兰皇家银行聘请投行摩根士丹利帮助其出售荷兰银行旗下约100亿英镑的亚洲资产,潜在买家则有澳新银行和渣打银行。
很明显,赫斯特是在想方设法甩掉荷兰银行和Charter One这两个苏格兰皇家银行最大的负担。2004年,弗雷德爵士斥资195亿美元收购Charter One,被外界普遍认为出价过高,而高价收购荷兰银行更是惹来了骂声一片。根据计算,截至2009年3月,苏格兰皇家银行计提了162亿英镑的商誉损失,一半来自于收购荷兰银行,另外还有四分之一是和Charter One有关。
根据赫斯特的计划,总计将有3000亿英镑的业务会被归结为非核心业务,这部分业务将在未来3-5年内面临被出售的命运,这些业务相当于苏格兰皇家银行总资产的20%左右;苏格兰皇家银行高达1万亿英镑的资产负债将会被减少到8000亿英镑。在之前的12个月内,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市值缩水了90%以上。
赫斯特的确像他在上任不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开始为苏格兰皇家银行减肥。但就像一个人要花上大把钞票才能有效减肥一样,赫斯特的“瘦身计划”也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而现在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似乎有点囊中羞涩。2月26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公布,2008财年公司净亏损240.5亿英镑,创下英国公司历史上最高年亏损纪录;而在2007财年,则为盈利68.2亿英镑。
关键时刻,英国政府于2月26日再向苏格兰皇家银行注资255亿英镑,保证赫斯特的“瘦身计划”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凭借这次注资,英国政府已经掌握了苏格兰皇家银行95%的股权,尽管为了避免完全国有化,英国政府宣布其投票权不会超过75%,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国有化已经不可能避免,也就是说,赫斯特在未来的改革计划实施中,不仅要面对公司的其他股东,更要面临来自政府的压力。
当然,政府的介入不一定是坏事,英国政府已经启动了资产担保计划,目的就是向陷入困境的英国金融机构提供帮助。但愿有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赫斯特能让苏格兰皇家银行摆脱目前的困境,重新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