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乐平 杜 楠
摘要: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命的法则》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流畅深刻的语言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和叙述方式两个方面来探讨这篇小说的话语策略及其艺术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与研究,将有助于读者对这篇小说的理解。
关键词:悲剧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
《生命的法则》是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杰克·伦敦一生著述颇丰,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多样化的题材。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旺盛精力和逼人的气势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他的短篇小说《生命的法则》充分体现了杰克,伦敦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生活体验。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和叙述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杰克·伦敦如何在作品中达到悲剧美的效果。
一、独特的叙述视角
叙述学家斯坦泽尔对三种不同的叙述情景的区分:“其一为传统的全知叙述”,“其二为叙述者就是人物的第二人称叙述”,“其三是以人物的眼光为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作者不是借用主人公考斯库什老人的身份叙事,这种运用两个层面的叙事策略使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小说以勾勒一个场景开始:老考斯库什贪婪地听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在这个场景当中,作者是隐含的叙事者,主人公考斯库什老人以及其他人都处于同等的地位,都是故事层的被叙述者。但在小说的第三四句“啊!那是西卡图哈,她边把狗赶进套具中,边骂它们。”这是视力衰弱的老人在判断周围的行动。这时小说的叙事者已由考斯库什老人来承担了。在下一句“西卡图哈是他女儿的女儿,可她没有时间去想她那孤独无助地坐在雪地里的老祖父。”小说的视觉再次切换,作者也再次担当了叙事者。在小说中这种切换处处可见。
这两种叙述角度的交替运用显然来白作家的匠心设计,杰克,伦敦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达到以下三个效果:其一,这种视觉的选择有利于引导读者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作者选取考斯库什老人的眼光为视角比使用作者的全知视角更容易消除读者与老人的距离感,从而唤起读者的移情心理,在情感上与老人一致,从而更能体会老人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作者以考斯库什老人的眼光一点一滴的回忆往事并同当前的遭遇形成对照:老人年轻时当过部落领袖,干过很多英勇无畏的事情。他的名字一度成为敌人口中的诅咒。然而。岁月流逝,昔日出色的猎手变得视力衰弱,步履迟缓,于是老人被遗弃在雪地。这种通过老人的视觉对往事的回忆所体现的沧桑是可以在人间流通的,人们对于沧桑感和感伤情调非常敏感,极易受到感染。
其二,这种视觉的选择便于作者在运用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叙述的同时穿插一些看法和评论。这样做可以将叙述引向作者的创作意图,展现作者的人生哲理与世界观。当读者体会到考斯库什老人遭受遗弃之后的无助以及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读者极有可能会得出人情淡薄、生活残酷这样的结论。正是因为担心读者的误读,作者不时地运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抒发评论。“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对肉体并不仁慈。她对被称为个人的东西并不关心。她只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感兴趣。”这个道理如果是用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来叙述,读者极有可能认为这是主人公在自我安慰,因而说服力也不会理想。但当作者这一隐含的叙述者讲述这一道理时,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对这种貌似客观的叙述不知不觉地认同。
其三,除了左右读者的情感以外,使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还有利于操纵情节安排。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精致。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告诉读者,“考斯库什老人贪婪地听着。虽然他的视力早就不行了,但听力却依然敏锐。苍老的前额后的大脑还很活跃,仍能辨别出最轻微的声音。”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老人虽然年迈,却依然健康,但是,紧接着运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中,读者却被告知“他现在却非常接近死亡”,这就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随着读者的继续,故事情节步步展开,读者逐渐明白老人将要遭到遗弃。但生活在文明富足的社会里的读者肯定依然不理解为什么老人必然遭到遗弃。这是作者再次运用叙述者的全知视角,运用对话揭示老人遭遇的原因。
二、叙述的倾斜与重复模式
叙述的艺术还表现在叙述的内容在篇章结构上的分配。述者并不是刻板地按照客观世界的事情发生的进程叙述,发生在短暂的时间之内的事件可能叙述得很慢,发生在很长时间中的事件可能在很快的叙述中就过去了。小说的开头非常引人注目,作者开门见山地说:“考斯库什老人贪婪地听着,虽然他的视力早就不行了,但听力却依然敏锐。苍老的前额后的大脑还很活跃,仍能辨别出最轻微的声音。”
作者对老人听到的细节进行描述:“考斯库什老人竭尽全力地听着,这是他最后一次能够听到那声音了。基浩的帐篷倒了!然后是土斯根的帐篷!7个,8个,9个,只有医师的帐篷还站立着。对!他们现在开始拆它了。他可以听到医师把它装上雪橇时费力的声音。一个孩子哭了。一名妇女轻声地唱着歌在哄他,老人想那是小库提。那孩子老是哭。他病了,肯定活不多久了。而他们会在冻土地上烧个坑,在上面堆放些石块以防狼群。唉,那又有什么区别呢?顶多几年之后。饱食的人也会成为饥饿的人。最终。死亡在等待,死亡永远张着嘴,死亡最贪婪。”这些行为发生在片刻之间,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在感觉上把这一段拉长。这种手法能够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短暂,而生活中要面对的困境却是永恒的。这就为读者更深一步地理解小说的悲剧主题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在以老人的有限视角叙述的回忆中,作者对不同事件的叙述力度也是不均衡的。老人一生中见证过也经历过无数的搏斗,在这些故事中,作者通过老人的视角对老驼鹿与野狼的搏斗进行了最为详细的描述,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老驼鹿死前昂首挺立的情景。叙述者将老人与死亡的抗争和驼鹿与野狼的搏斗并置,这种并置具有特殊的意义。使小说充满了悲壮的艺术美感。小说中不断提及死亡。而死者也并非老弱病残。那些在不同的情景下的死亡,彰显了人们生活环境的严酷。于是《生命的法则》所揭示的悲剧便不仅仅是考斯库什老人一人的悲剧,是整个人类在征服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与命运不断抗争的悲剧性写照。这种抗争使小说具有力量感与激情,也使小说充满了悲壮的美感。
三、结束语
小说对叙事视角和叙述方式的巧妙运用,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小说中的悲剧思想以及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作者通过考斯库什老人和驼鹿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可贵的也是值得留恋的,但同时生命又是脆弱而短暂的,所以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一思想贯穿小说始终,使小说充满了悲壮的美感,也使小说的语言充满了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