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保证

2009-06-15 02:40
管理观察 2009年11期

林 煜

摘 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营造“资金洼地”,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善金融生态、促进经济增长,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必须从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因素及不同层面上加以完善与改进,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法律的、市场的、文化的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辽宁老工业基地 全面振兴

所谓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业与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之间,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是金融发展成长中所需要依赖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甚至包括历史文化环境等。

有金融业人士把金融生态环境形象地划分为三个生态圈:其中,政府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政府行政作为是一个生态圈;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诚信、公约原则作为一个生态圈;金融业自身作为一个生态圈,这三个生态圈联接起来的生物链,就是所说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樊志刚(2009)更精炼地把这三个生态圈概括为:政府生态,文化生态(或称社会生态)和市场生态。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应该是这三个生态圈里的所有主体都符合这条生物链有效生存的条件。以银行业为例,政府行政作为尊重银行业经营的经济规律,有法必依;银行为之服务的企业和社会公众遵守诚信原则;银行自身有行业操守。这几个方面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环环相扣,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从而构成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而区域间资金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更多地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好,商业评级就高,在资金调度、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就会产生倾斜,使更多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反之,则会大大降低区域资金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该地区经济竞争力,最终损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实力。金融生态不但是地区竞争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在差异化竞争中品质的体现。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融资基础。一般说来,资本都是向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去集中;而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不但外部资本会远离这些地区,而且本地资本也会流出。

辽宁省是以冶金、石化、煤炭、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精密仪器制造、汽车制造等老工业产业为主的工业大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往这些产业在市场中的优势不断丧失。曾几何时,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国大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工业企业,逐渐成为各金融机构避之不及的烂摊子,老工业基地已处于濒临瘫痪的危险境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自我国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举措。而老工业基地重现活力的关键就是资金的有效注入,老工业基地迫切需要进入一个以金融资本拉动产业资本,以产业资本推动金融资本的良性发展轨道。这其中,金融生态环境的吸引和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老工业基地能否全面振兴。改善辽宁工业企业融资体系,形成良好有序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由此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中之重。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应从金融生态的三个生态圈建设做起。

(一)政府生态

政府生态是指由政府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政府行政等因素构成的软环境,同时也是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个生态圈。

首先,政府表态,重视金融业发展,强化政府部门在改善融资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利用地方行政主管这一权力优势,主动承担起建设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的领导职责,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列入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中,认真安排、周密部署,指定专人抓好各项建设措施的落实。要制定长远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协调金融机构、司法机关、工商、税务等部门共同加强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或银监部门)为主体,相关各方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

其次,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政府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保护金融债权,对恶意逃废债的企业要坚决打击,不断提高执行结案率。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健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诚信资质,净化信用环境,夯实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基础。基层金融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职责,认真把好制度关、操作关,消除“人情”、“地情”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肃查处辖区内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净化金融生态环境。

第三,对金融机构减少政府干预。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宗旨,出台地方性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规定等等,从宏观上统筹。针对基层地区的实际需要,适当下放信贷发放权限,鼓励金融创新,对各金融机构的商业性经营行为,从保持金融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合理协调,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认识到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本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生态

这是指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诚信、公约原则,或者可以称之为社会生态。几年以前,包括相当多的一些企业领导人的观念,所谓借了银行的钱就没打算还等想法是非常普遍的,这导致银行长期处在非常恶劣的文化信用状态之下,呆账、坏帐等现象成为破坏老工业基地金融生态环境之顽疾,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批企业陷入融资困难的窘境。可见,诚实守信等这些文化观念培养应该逐步深入加强,同时要辅之以政府权威、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促进。

首先,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建设征信体系的基本目标是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一套信用档案,把通过金融和非金融部门采集到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数据存储和加工,生产和提供信用信息产品,使信用交易中的授信方能够综合了解信用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帮助信用交易机构防范信用风险,以保持金融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和进步。可以说,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有无健全的征信体系,是评价金融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

其次,扎实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省内信用环境,培育省内以及国内征信市场的重要条件和有效途经,它直接影响全社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和支持程度。因此,要将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有声有色地带进百姓生活,教育社会成员牢固树立诚信守法意识。特别是要加强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全省诚信水平,促进地方诚信建设作用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支持。

第三,奖惩分明。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使失信者无处可逃,难于立足,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同时,制定相关的授信政策,使守信者真正享受到诚信所带来的附加值效应,从而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三)市场生态

这是金融业及金融市场自身运行状况的体现。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金融市场及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突出。从趋势看,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规模仍会以较快的速度扩张,近期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正说明国家力求从多层次、多角度地支持中小企业开发融资渠道。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会带来税收的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机会,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使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因此,辽宁的振兴之路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持。

历史上辽宁虽然是证券大省,起步较早,各上市公司也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骨干的拉动作用,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证券意识薄弱、证券率低、新上市企业速率缓慢、辖区证券期货公司数量较少、规模偏小、资本实力不足等问题。从九十年代初期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多家上市公司因经营机制僵化,阻碍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致使产品结构调整缓慢,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主动权而相继退市。金融资源利用低效直接导致辽宁从1998年以后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再融资的能力不断减弱,严重制约着辽宁省的资金流量,制约了辽宁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辽宁证券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利用资本市场渠道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出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加快金融产业基地建设,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能力等战略决策,这为辽宁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保证和机遇。截至2008年底,位于沈阳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已聚集各类金融机构68家,外资银行10家,引进公司总部75家,培育成长型公司总部200家,金融洼地效应加速显现。开发区内金融机构的存贷金额已占沈阳市金融机构存贷总额的55%,约占辽宁省总额的1/3和东北三省总额的1/6。2008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289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6.1%,同比增长44.9%,成为东北地区单位土地面积金融机构存贷密度最高、金融业税收贡献最大、金融服务功能与金融监督管理职能兼备的重要金融区。

为实现“5年新增上市企业达到240家以及资本市场融资1200亿元” 的目标,仅2008年,辽宁证监局在辖区内配合省政府就组织了十余次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培训工作和各类资本市场论坛,并积极支持推动辖区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目前辽宁的钢铁板块、港口板块、商业板块、地产板块正在沿袭着这一思路,寻求发展。这些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优势企业一旦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优势资源、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控制力后,对辽宁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提速,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确保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环境下,要推进金融创新,不断探索金融与辽宁老工业基地结合的新模式,上至政府,下至企业,齐心打造优质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够畅通融资渠道,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献和.辽宁金融生态环境分析及改善策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5-6.

[2]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2007年辽宁省金融运行报告[R].

[3]樊志刚.从金融业本身谈城市金融生态[Z].2009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报道,2009-4

注:本文系200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8lslktjjx-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