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萍
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基本上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市场需求不足,全球经济低迷,各个国家都在为此探索刺激经济发展的办法,实施刺激经济发展的举措。
去年底在华盛顿召开了首次G20会议,最后达成的共识是大家要携手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可是世界银行最新的报告显示,二十国中有17个国家在最近新增了贸易保护条款,由此看来时间仅仅过去了几个月,就有多达85%的国家违反了承诺。
现在全世界都遭遇了百年难见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保护主义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办法就是提高出口退税率,印度的办法就是提高进口关税,太缺乏技术含量了!果然还是美国人的创新能力很强,竟然想出了“碳关税”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美国的理由是,如果其他国家没有设置碳排放成本,那么美国的制造业将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因此美国将不得不采用关税的方式来抵消这一成本,并用“碳关税”这个冠冕堂皇的环境保护理由来达到对贸易进行保护的目的。
所谓碳关税(Carbon Tariff),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但讽刺的是,美国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参与国之一,既不签署该条约也不从条约退出,条约只有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才会对美国有效。但早在该谈判之前,1997年美国参议院就以95票对0票通过了《伯德·哈格尔决议》,要求美国政府不得签署同意任何“不同等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有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的条约”,因为这会“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由此看来,把环境问题和美国国家利益相比较,美国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而现在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居然又主动提出了“碳关税”,这不能不说明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先”的原则的可行性是多么的冠冕堂皇。
经过深入分析,认真研究,我们认为“碳关税”也是对早些时候中国率先提出的建立超主权货币构想的打击和报复。我们知道,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危机时期,各国政要及专家一方面绞尽脑汁进行“贸易保护的手段创新”,一方面分析造成危机的原因,探讨走出困境的办法,近来大家把危机的一种重要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因此改革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就在今年G20会议之前,中国率先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构想,这一建议一提出,随即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支持声,但很快出现了欧洲和日本反对意见。当然,反对调门最高的还是美国。不过令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美国这次好似深得中国古典智慧般地玩了回太极推手,打出了征收“碳关税”的应对之招。这招对于中国早些时候首先提出并受到欢迎的超主权货币建议,几乎是“致命的”报复。因为超主权货币实际上就是对美元货币的削弱和打击,而“碳关税”的实施则是对中国经济的致命打击。因为:如果美国征收碳关税(则其他国家必然效仿),那就意味着低效率、高能耗、生产工艺落后的经济体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而这些经济体内的生产者(企业)的价值也将随之大幅缩水。反之,那些高效率、低能耗的经济体的竞争力不但加强了,更重要的是其企业的价值也将随即膨胀。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其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落后经济体企业的股票(所有权)被大量低价抛售(因为贬值了),资金随即转向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如果这是在超主权“统一”货币体系下的投资转移,那么这种资金流转必然形成财富的直接转移;第二种结果则是,当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增值速度超过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规模的时候,全球资本市场就会“倒逼”货币发行机构发行新的货币以表达这些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增值部分,而这种倒逼机制可不管你流通的究竟是美元还是超主权货币,也不管发行机构是美联储还是IMF,它都必须得到满足。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说主导货币的发行权在谁手里呢?
一旦实施“碳关税”行为,那么欧盟可能会迅速仿效,这将会对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严重打击。因为中国的不少出口商品都是高能耗产品,中国的绝大多数出口商品就失去了竞争力。举个新能源的例子:按照碳排放的算法,电价得涨一倍,太阳能电池板所需求的硅原料的耗电成本就超过了三四百元,电池组件与美国产的相比较就没有任何优势了。你不算电价,人家帮你涨,涨出的钱归美国政府,这笔买卖还做得下去吗?
发达国家忘记了自己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而要求中国一步到位地与欧美实行同步的环境政策,表面上是为了全球竞争的公平,实则扼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咽喉。什么时候征税、征多少税,一切都在欧美国会的掌握之中,中国可以压低成本向全球销售产品,而他们有权决定中国该有多少财富。
中国当然不会支持碳关税与碳货币,“碳关税”的登场和实施,无疑对于任何工业化进程中的生产大国而言,这都是致命的打击。
(作者系清华大学煤炭MBA班毕业,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煤炭运销总公司大同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