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黎
摘 要:市场经济对高校图书馆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图书馆应当在价值取向方面加以调整。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价值观念,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注意克服价值观念调整中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图书馆事业也不例外。回首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图书馆更像一个宁静清雅、墨守成规的“藏书楼”。但是现在书价上涨,“皇粮”日趋短缺,图书馆的产业化尝试越来越紧迫。为此,笔者拟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价值结构问题作些讨论。
一、图书馆价值观念的转变
既然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物质效益肯定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关注图书馆的物质效益问题是必要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经费主要靠国家投人,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图书馆经费普遍紧张,这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和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大部分图书馆的服务手段还没有脱离原始手工操作,一本书从采购、分编到上架借阅的周期比市场上流通的时间要晚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信息的提供明显滞后于信息本身。图书馆似乎以保存书本为已任,“藏”的时间多,“用”的时间少。由于藏书室狭小、书架空虚,学生数量却有增无减,许多院校只好限定师生借阅图书的数量,缩减借用时间,各种措施对教学和科研造成负面影响。既然工作效率不高,那么福利待遇也相对差一些,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也就不高。
其实,高校图书馆有许多资源优势,走出单一的福利型经营方式就有可能获得一定的物质效益。改革的根本点在于使图书馆与市场经济接轨、让文献信息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信息成果商品化,逐步由单纯服务过渡到经营服务。除了支撑图书馆正常运转的专用设备不能市场化,许多服务项目都可收取一定费用。装裱、修补、刊物的装订、打印、缩微、胶印、复印等方面可以列入业务经营范围。图书馆员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利用智力资源进行一些有偿服务。比如,开展法律咨询、工程咨询、决策咨询服务,对生产活动、科研活动、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信息指导、定时定题、深度追踪、信息调查。如果图书馆有较大的空间,则可以经营文化沙龙、音乐茶座、电影放映、录像报道、电视转播等,获得一定经济回报。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光盘服务、数据库服务、联机检索服务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图书馆价值观念调整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图书馆的经营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出适当变通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用“文不经商,仕不理财”的传统思想观念指责图书馆的一些有偿服务。但是,这种变通把握不好尺度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安排、调整原有的馆藏、设施、信息储备和最新的科技文献资料是应该的,但是把馆藏完全当作等价交换的商品待价而沽就背离了图书馆的服务主旨。有些图书馆不顾实际情况,纯粹为了“有偿服务”破墙开店经商,甚至挤压馆藏、拆并专业阅览室和报刊阅览室出租赢利。个别图书馆不改变图书馆的基本性质,直接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通过传统流通形式实现经济效益。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一般都从新生入学交纳的学杂费中再收取图书资料阅览费;从教师科研经费中提取图书资料参考费;从师生教学所需查阅文献资料、缩微胶卷、照片材料等收取资料费;从借阅图书的读者中收取折旧费;收取专题查询、解答咨询服务费。在这些错误做法的背后都有“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竞争王牌”、“市场经济就是要搞有偿服务”等看似合理的说法。笔者却以为,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商品。图书馆不是商品生产中心,而是文献信息交流的场所。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店家与顾客、卖主与买主之间的关系,不存在“等价交换”关系。我们鼓励从图书馆馆藏中开发信息,让信息进入交换市场。但是,高等院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任何创收方式都不能和中心工作相冲突。
三、坚持两个效益的统一
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不能因为图书馆属于非营利性的服务机构,就片面追求社会效益,把有偿服务视为“不务正业”;同时,图书馆是社会的文化设施,必须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标准,不能让经济效益损害社会效益。不从事改革,沿着原先的老路抱残守缺,那么资源紧张、人才流失等问题无法解决;过于大刀阔斧的激进改革则弄不好会丧失高校图书馆的根本属性,对教学和科研产生负面影响。在这里,重要的是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毋庸讳言,制约图书馆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经费。没有充足的经费,不说买不起高档画,就连反映当前科技新动态、最新成果的图书、期刊也难以购全、购齐,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图书馆正常功能。如何取得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呢?合理运用有经济价值的馆藏文献是实现两个效益的基础。优良的高质量图书、期刊和资料能反映馆藏文献的学术水平,产生较大的参考价值,这就满足了高层次的教学、科研需要。调动精兵强将对这些优秀文献进行发掘利用,自然就有产生经济价值的可能。根据图书馆的性质,开展特色信息服务不失为实现两个效益的良好途径。图书馆集聚了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是名副其实的“信息中心”,只要盘活这座“知识储藏的宝库”,就能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佳效益。最直接的就是,图书馆组部分员工认真调研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用户的需求热点,利用馆藏的文献资源汇集预测各类信息,把经过加工的信息产品投入服务业,形成特色信息服务,参与信息市场竞争,通过向用户转让使用权收取一定的费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图书馆的CSSCI目录、清华大学开发的期刊数据光盘就是这样的产品。该类成果既开发了馆藏图书信息资源又满足了全国用户的需求,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图书馆价值取向的调整的核心就是重视信息的发掘、运用,这是图书馆工作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 牟明.图书馆管理与效益浅探[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03) .
[2] 魏云.高校图书馆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