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小组工作方法 提升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009-06-15 02:40孙顺英
管理观察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生

孙顺英

摘 要:本文着眼于新时期下我国的素质教育目标和中学教育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心理认知能力发展的角度探索了学生出现问题的心理基础,并尝试引入新理论对其加以解决。社会工作是一种全新理念,其中的学校社会工作和专业工作方法广泛应用于国外的成熟教育体系。改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是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中学生 自我认知能力 小组工作方法

前 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中学的日常教育开始越来越开始偏重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和心理健康的方向的培养。而社会的逐渐发展,也使我国中学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心理、人际交往等问题。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除了狠抓校规、校纪等各项传统措施,还要引入各种科学的新理念,从学生的内心入手,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面对中学生出现的早恋、沉迷网络游戏、不正确的行为和待人接物方法等现实问题,心理学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基本心理过程——自我认知上入手。

一、 自我认知的理解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它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觉察,或者说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经由记忆和思想的反应。[1]这种意识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小孩子会让经常出于好奇心而做一些危险的行为和事情。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是比较朦胧的。在经过不断地试错和加深记忆以及思考学习后,对于自我肌体的存在就渐渐成熟。随后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会区分那些危险和安全的行为,然后决定是否要做。最后才是对于自我心理的认知。一般来说,这需要一个人的思维和想象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具备这种察觉自我心理变化的能力。个体开始区分个人肌体行为和心理行为的差异是自我心理认知的开始。自我认知的心理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对于教育程度低,或者智力程度比较低的人,也许终身也不具备这种自我的认知。

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讲正处于人类青春期这一重要的飞跃和扭转时期,是从儿童时的简单、纯粹的一权威人物如家长、教师等人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时期,向完全自我确立认知和行为标准的成人化状态过度。这一自我认知的剧烈转变期中,学生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心理波动,原有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在寻找全新目标和规则时很容易发生扭曲或错误认识,为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障碍。[2]

二、 此时期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

我国传统教育中对这些 “半大小子”的教育并没有单独列出一个项目,仍然采用和对待儿童一样的说服教育,甚至压制打骂等手段。[3]这些手段带来了一下后果:

1、 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中学生正是出于青春期,心理状态比较特殊,由于体内荷尔蒙含量的快速提高,自身就很容易激动、反抗。对于传统的说服、惩罚教育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 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传统的教育手段从小学教育开始几年、几十年不变,这种教育手段对求新、求变的青春期学生看来是毫无吸引力和接受意愿的,必然会产生抵触心理。

3、 手段与现实脱节,不能有的放矢。传统教育手段由于其形成、发展、推广、传承所需的时间成本很长,其教育的具体事例常常和实际脱节,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4、 手段简单、理论粗陋,使得学生产生轻视心理。现代的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的普及和网络上各种教育节目的出现使得教师的权威性日益降低,传统的教育手段必然不能使学生感到信服。

三、如何应用小组工作法,改善青少年的自我认知

小组工作方法隶属于社会工作专业,是其的一个具体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它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小组工作法和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共称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基本方法,它们在实践意义上促使社会工作有别于其他学科。[4]其中社会工作中应用于教育的分支被称作学校社会工作,它的目的是:.首先、解释公共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由此引致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政策议题;其次、确定社会工作服务的儿童目标群体,确定在儿童生命发展中的特定服务阶段;再次、理解与学校儿童生态系统相关的社会工作干预与预防;最后、提供一个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设计、分配、评估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因为学校社会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新工作理念,小组工作方法可以在实际中落实学校社会工作的设想,所以它们相辅相成,必须要共同应用于教学管理。

小组工作的具体方法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学生以8人左右为单位自愿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中都有1到2名具有心理学、社会工作基础并且熟悉学生的人员作为服务者。服务者为组员设定一些相关题目和活动,在固定时间内组织组员相互交流、模拟实验、互相建议,从而让学生在被理解、被尊重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他人的看法、改正原有错误认知和行为,获得新的能力和认知。◆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熊跃根 . 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于晶利. 弱势群体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J],2004 (4):23-24

[3] 李汉林,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J].社会学研究,2000(2) :3-7

[4] 王思斌、熊跃根 . 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高级中学职称中学二级

猜你喜欢
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