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并举”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06-15 07:25张英奎贾天钰谢秀红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管理学教材

张英奎 贾天钰 谢秀红 孙 军

北京化工大学的“管理学”课程建设团队秉持“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优秀教师团队和教学条件”的原则,坚持课程建设的开放性、成长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循序渐进地将“管理学”课程建设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五位并举”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教师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团队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因为教师团队的结构和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管理学”的教师团队建设中,主要从团队结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与科研水平、互助与竞争等方面构建适应精品课程建设需求的教师团队。

1.团队结构

目前,团队中所有教师均有在企业管理岗位工作或实习的经历,主讲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和做访问学者的经历,主要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均参加过管理类的国际会议或案例研讨会,能够及时掌握管理学理论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为老中青结合,比例为3∶3∶1,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所有任课教师均来自不同大学,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为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奠定了基础。实验课程部分专门配备了5名辅导教师,参与实验的教师(含辅导教师)与学生比例在1∶15左右。

2.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教师团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并扩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素质与能力培养的理念、教育民主和教学互动的理念、教授—引导—启发并重的理念、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寻求合作的理念、开放性与持续改进的理念。我们将这些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到一切教学活动中去,用这些理念来指导教师面对学生的所有行为。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让教师团队与时俱进,能够切实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实现“理念指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的从抽象到实际的转化。

3.教学与科研水平

团队对教师既强调教学水平的提高,又要求科研水平的进步,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把教师业务培训的重点放在教师专业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普及上。既形成了稳定的中长期科学研究方向,又有反映新学科、新科学、新技术内容的研究队伍。

4.互助、竞争与培养

“管理学”教师团队的建设特别注重团队中成员的互助和竞争。以老带新的新教师助教模式是促进团队融合的良好途径,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和教案交流、教学法研讨则是形成互助氛围的优秀平台,各种监督检查、民主评价、岗位轮动(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及经费支持则是形成良性竞争的有效手段。另外,我们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发挥团队中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学历进修、出席学术会议、发表文章以及共同撰写教材、共同探讨学科建设、共同参与教改项目、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等方式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而实现夯实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后备力量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建设

1.课程定位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应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管理学”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应以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中心,强调管理技能的专业性培养,兼顾大学科范围内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系统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备大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及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打好专业基础,培养专业兴趣。同时,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2.内容改革

我们坚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经典性、知识结构科学性、中西理论兼收融合性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有效实现知识更新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理论教学内容上,通过将学生置于经典或前沿理论与研究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中,体验从问题提出、研究方式尝试和创新、研究过程的疑惑和反复,到创新性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研究过程,以及人们对理论的评价等,使学生深刻体验理论的来龙去脉、研究方法的多种多样、研究过程的艰苦卓绝,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对学生潜质的挖掘,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3.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一方面,教师的外语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的一个瓶颈,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成为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学生的外语学习缺乏专业素养的熏陶,外语课程和管理课程的关联程度很低,这就抑制了学生在专业课程领域涉猎外文资料及文献成果的兴趣和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学”精品课程及时地进行了双语教学。目前,在“管理学”教师团队的8名教师中,有两名青年教师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了“管理学”和“战略管理”两门双语课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反响强烈。

三、教学方法建设

1.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

教改课题组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教师和学校3个角度入手,坚持了5项原则。一是以加强“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核心,综合性和实践性为特点,重点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用“案例研究法、情景模拟法和综合考试法”相结合的先进方法进行教学。二是做了创新性探索并建立了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有机结合的新型理论体系,使东西方文化相融并济。三是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维逻辑规律,以“创建学习型集体,完善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指导原则,构建科学的“质疑—实践—验证”型学习模式。四是建立以中国本土企业为主的、具有中国本土管理文化特色的管理案例库,着重突出案例教学的互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五是深度开发多媒体教学,探索网络信息化互动教学,形成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与课外教学平台的完美对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实践教学改革的环节

管理学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点探索了“提出问题—掌握知识与搜集资料—拟定和选择方案—实践—评价”5个环节。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而且通过案例讨论、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参加学术社团组织,在大学生“挑战杯”商业计划书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国际商务谈判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代表队参加了2005年度~2007年度的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先后三次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经对毕业后在中石化系统、京都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工作的学生的追踪调查发现,用上述方法学习的实效性很强,用人单位对我校管理专业的学生均有较高评价。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的能力,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期末考试在学生总成绩中占40%,讨论发言占20%,案例分析占20%,其他实践性活动占10%,出勤占10%。这种综合评分方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有更强的竞争力。

四、教学条件建设

1.教材建设

“管理学”课程的教材分为必读、阅读、参考几种类型。我们对此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形成了以自己主编的《现代管理学》教材为核心,辅之以国外经典教材,再配备网络课件、相关案例集的多品种、立体化的教材体系,满足了各类教学的多方面需要。团队的教材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现代管理》教材被评为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现代管理学》教材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于2007年9月出版;《电子商务概论》、《项目计划与控制》两本教材在2007年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于2008年3月出版。学校内部出版的与国情紧密结合且与时俱进的《管理模拟综合训练》精品案例集最具特色,学生使用后反响良好,学校准备正式出版并向社会推广。同时,围绕“管理学”核心课程,团队还编写了《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系列专业教材作为本课程的扩充性阅读和学习资料。这些系列教材质量普遍较高,在同行中产生了良好影响。

2.网站建设

“管理学”课程建设团队非常重视网站的建设,建设了3个“平台”,实现了教学互通、教学互助、教学互补、教学相长。第一个平台是学习空间延展平台。通过科学架构网站的结构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在精品课程网站上获取比课堂教学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大大延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概念。第二个平台是示范与交流平台。为更好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我们将教师队伍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成果尽可能快捷地在网站上予以展示,为全国的同类专业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网站中的在线交流功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师师之间的多向沟通交流提供了网络渠道,且快捷方便。第三个平台是反馈与评价平台。我们特别在网站中增强了学习反馈与评价功能的建设,评价反馈留言板、学生作品展示窗、作业点评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网站的反馈和评价作用,对于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实践教学建设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教学应围绕职业性特征来开展,通过课程教学的职业性特征来提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中突出管理通用技能的训练,即根据各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群、岗位群,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挖掘并突出未来就业的职业群、岗位群所需要的应用型知识和相关技能。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共建稳定、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阶段性教学实习和就业前的顶岗实习,为管理类专业的技能训练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是不定期走访主要用人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了解行业的技术、经济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情况,获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三是建立工商管理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计算机150台,安装有金蝶、SAP和用友等多个ERP软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采用这些软件,同时让学生体会其他的软件,便于对比学习。

四是突出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的实习基地建设力求选择应用现代企业理念进行管理的大公司、集团,如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江苏索普集团、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公司、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北京爱迪科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新奥集团公司、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等。

五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购买管理软件(譬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模拟公司运作。也可以模拟电子商务的管理模式,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的模拟实验室进行交流,开展网上交流与互动。将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运用到实验室活动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某种管理角色,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经过十几年的课程建设,如今的“管理学”教师团队已经打造成为一支由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明显的教授作为带头人,年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在2008年,“管理学”教师团队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奖,有一名主讲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管理学教材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