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首脑峰会即将于本月16日召开。从8年前某位经济学家的构想,到后来四国部长级会议,再到现在“非西方大国”首次正式首脑峰会,“金砖四国”的发展路径,正像俄罗斯学者普什科夫说得那样,“是一个神话,却是一个日益成为现实的神话。”
能走到一块,并不代表很容易能走向一个方向。印度已明确四国峰会“绝非反美论坛”,俄罗斯希望替代西方秩序,巴西重点在拉美,中国则宣示“不针对第三方”,并称“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可见,四国的战略目标既不算明晰,也不算一致。当然还有更多的不同,比如发展水平、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战略互信等等。但四国能够走到一起,毕竟是一件大事情,它符合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四位首脑走到一起,强化了世界对四国的经济潜力和未来前景的关注。没有人否认,如果照现在形势发展下去,20年之后,四国都将位居世界前六强,四国经济总量也将超过当前西方七国(G7)的总量,问题在于四国靠什么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四国的崛起过程能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这次四国峰会只是一次高层论坛,“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要保持四国的相互走近的过程不逆转,就必须从彼此间找到可行的经济合作点和增长点,从一些具体的事情做起。
事实上,当前列在“金砖四国”面前的合作议题很多,比如,中俄、中巴之间的货币互换、贸易本币结算、贷款换石油协议、卫星技术合作,等等。这些双边合作一旦在四国间推进,四国就会有一个更加坚实的合作基础,就会走得更近,就会对变革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起到更切实的促进作用。
有人曾经担心,四国之间双边合作更多,将冲淡“金砖”的集体成色,其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有了四国间近年来不断增强的双边合作的基础,才有了四国多边合作的可能。双边议程的逐渐扩展,将有利于解决四国间的分歧,增进共识,培育合作诚意。
总之,在各种对未来国际秩序的猜想中,代表新兴经济体利益的“金砖四国”已经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选项。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四国只有从细处、具体点着手,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合作,通过具体合作促进互信,“金砖四国”的概念才能不断充实,最终成为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