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舟
已经过去的2008年,对创造过经济增长奇迹的中国,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
岁末,央行发布报告显示,2008年的中国股市,无论是下跌点数和下跌幅度,均是18年历史上最大的。以上证指数为例。自年内最高5522.78点和最低1620.81点计算,跌幅就高达65.39%。事实上,它已经为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严重衰退和危机拉响了警报!
现在,全球都在以一种焦虑的、高度戒备的目光,密切关注着中国经济在金融风暴中的每一个动态。
浙江,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强势大省,目前正有一批中小企业面临着“折翅”的危机。站在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守卫战这个重要的节点,回望过去,毋须置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浙江经济的航船沿着平稳、健康的航线破浪前行,让民营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积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
浙江经济高速增长了近30年,人均GDP从300美元到4000美元,却没有发生明显的产业升级,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如今对于以“低、小、散”为特征的浙江产业集群的民企来说,倒闭、低利润、资金链断裂……种种迹象表明,浙江的中小企业已置身寒冬。半停产、停产,甚至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老板一跑了之的案例。制造大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的温州市,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以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动工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从贫穷落后的海港小城发展成为富裕发达的沿海大市,形成了独特的温州发展模式。
2008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一期节目,中小企业的困境进入公众视野。这期名为《温州制造,面临危机?》中称,“温州3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20%倒闭”。节目播出后,有关温州企业出现倒闭潮的报道和讨论频频见诸各媒体显著位置,不仅温州,全国都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注意。
从温州沿海岸线往东北方,或直接北上,在台州市、在金华市辖的义乌,在宁波市辖的慈溪、宁海,在绍兴市辖的嵊州以及柯桥轻纺城,萧条宛如不能闭闸的河水,一泻千里。
浙江的工业经济正“处于紧运行状态”中,“企业负重前行”,省经贸委在一份工业经济分析报告中用少有的口吻这么写道。
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有直接会员1000多家,间接会员7000多家。尽管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采访中没有说倒闭潮,温州市有关部门也一再强调没有出现如此严重的倒闭情况,但要扭转前期的影响非常困难。许多企业家也未免出现悲观情绪。
温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周新波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至2008年9月底,温州全市36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18775家中小企业中,处于停工半停工的企业数为1461家,倒闭企业304家。
二
鞋,曾是温州的代名词。出温州市区,乘火车西行,铁道两边大型的鞋厂随处可见,“中国鞋都”的招牌每隔一段距离都在提醒着曾经创造的传奇——在温州制鞋业最鼎盛时,这里生产了全世界40%的鞋。
一如备受争议的温州人。对温州鞋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每个温州鞋商都不会忘记“火”的故事。这个故事,曾陪伴着温州鞋商走过了20多年。
1987年,原商业部部长胡平在武汉一家商场买了双新皮鞋。只穿了一天鞋跟就掉了一块,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日鞋”。也是在这年,时任温州市市长的卢声亮收到一对东北新人给他寄来的一双破鞋并直言批评道:温州人拿这种劣质皮鞋坑人,当市长的脸红不红?原来新郎在婚筵上。刚穿上脚的温州皮鞋开了帮,里面塞的全是马粪纸。
新华社记者据此写了报道,引发了全国商业系统开始打假,温州假冒伪劣鞋成了过街老鼠。典型的例子是震动全国的杭州市武林广场怒烧温州鞋事件:1987年8月8日,杭州市下城区工商局执法人员在该市武林广场,一把火烧毁了5000多双温州产的劣质皮鞋。随后,全国各地对温州鞋一片喊打声。许多城市商场明示“本店拒售温州鞋”。温州皮鞋行业到了生死关头。
这一把火烧醒了温州鞋老板,烧醒了温州市政府的领导人。“质量立市”的口号也就在这时叫响,
当1987年的那把火烧起来的时候,出生于永嘉县黄田镇的王振滔正在武汉卖鞋,那时他还没有自己的鞋厂。火烧事件后,江城市场上所有温州产的皮鞋全部被没收了,包括他的20多万元货。当时,许多地方都把温州鞋作撤柜处理。不过,这场大火也烧出了王振滔创一个温州鞋品牌的决心。
1988年3月,他回到老家,借了3万元资金,办起了“永嘉奥林鞋厂”。他还为自己的产品定下了商标——奥康,取“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之意。
历经20余年的奋斗,现任奥康集团董事长、总裁,并兼任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的王振滔,麾下的奥康集团成为一家以皮鞋为主业,并涉足商贸房产、生物制品等领域。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全国民营百强企业。现有员工15000多人,拥有三大生产基地、30多条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年产皮鞋超千万双。在全国设立了30多个省级分公司、3000多家连锁专卖店、800多处店中店。在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日本设立了国外分公司。同时,在温州、广州及意大利米兰设立三个鞋样设计中心。
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是温州最早自己开专卖店的鞋商,不满30岁就接班的余进华坚持打自己的品牌,大商场进不去,就自己开专卖店卖鞋。那时余进华整天在全国各地奔走,靠质量杀出一条血路。
1993年,余进华一掷千金,成为第一位敢在中央电视台广告中打出温州产皮鞋的企业家,轰动了整个业界。而当时。打广州产、上海产的贴牌鞋在温州鞋界成风。
存活下来的或新办的温州鞋厂,开始钻研制鞋工艺。
康奈鞋业的创始人郑秀康,在1990年用120万元买下了温州制鞋史上第一条绷帮流水线。
郑秀康在第二年又花了几百元,请当时的广告公司设计了“康奈”商标,如今这个昂首挺胸的人头像商标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随后,大批温州鞋纷纷有了自己的品牌——东艺、皇康等。1999年。奥康评上了“中国十大真皮鞋王”。到年底,温州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鞋企。
但令温州鞋商意想不到的是,市场上竟然出现了假冒的温州鞋,奥康集团员工在山东省高密发现假冒奥康鞋的生产竟然已成规模化。昔日制假的温州鞋如今竟被别人假冒,温州鞋商既喜又忧。
为了捍卫自己的品牌形象,温州的知名鞋企,相继自发成立了“打假办”。这是温州鞋商第一次感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1999年12月15日下午3点多,王振滔和时任温州
市副市长冒康夫等,在杭州市郊中村的一片空地上,点燃了“打假保名牌”的一把大火,2000多双假冒奥康鞋和数万枚商标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经济日报》第二天对这一“为温州鞋正名”的新闻事件的报道称:“12年前一把火,烧温州人的劣质鞋:12年后的一把火,温州人烧仿冒温州鞋的伪劣鞋。”
有报道称,南斯拉夫内战后,第一批进入前南地区的。不是联合国维和人员。而是一批温州商人。同样,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举办地韩国汉城(今首尔)第一批在球场南大门市场内租赁20多个位置的,也是温州人,而且是温州的皮鞋制造商。
2001年1月18日,康奈集团第一家海外专卖店在法国巴黎第十九区繁华地段开业,这也是中国皮鞋在国外开设的首家连锁专卖店。一时间。当地媒体惊呼:中国狼来了,要警惕!
现在,在鞋材、鞋革和制鞋厂遍布的温州市仰义工业区,停工潮席卷了整个园区。
“根本活不下去了。”前温州鞋材协会会长、好霸鞋材董事长林锦标说。由于原材料价格飙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利率调整、劳动力价格上涨、物流费用上涨等原因,利润空间正被一步步压缩。
一个10多元的鞋底,以往还有1元左右的利润。如今几乎被全部抵消。“以前净利润5%,现在1%都算好的了。”“订单不是没有。是不敢做。”林锦标说。他的工厂一楼,5条鞋底生产线已全部告停。
因为铁价提高,制作鞋底的模具费,每件从2000涨到了3000元;油价上涨。一吨鞋材原料要增加3000多元(鞋材的原料主要是石油化工产品);喷光油也贵了,每双鞋以前要8毛,现在最少1.5元;当然,还有运输费的上调。与此同时,工人工资也在上涨。前几年,没有任何技术要求的杂工底薪是850元,现在涨到1200元也没人来。林锦标的对策就是减少合同工人的数量。从鼎盛时的100多人。减少到了50多人。“我们只能少招一点工人,少接几个单子,保证已招到的队伍稳定。”
但即使不开工,光是工人的底薪也足以压垮一个没有准备的小企业。林锦标介绍说,他知道的一家规模大一点的制鞋企业,仅工人工资一项,1个月的支出就是100多万。而温州最大的鞋企拥有员工大约20000人,每月要支付工资数千万元,“要是3个月没单子。根本没法活。”
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困难。外贸订单多以美元计价,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近10%。如果是一年前签下的单子,现在完成后已利润全无。“不亏钱已算不错啦。”林锦标说。
环保控制措施也是一个因素。林锦标说,同在仰义,100多家为鞋企提供鞋面皮革的企业,由于无法承担控污成本。已全部关闭。
一些企业开始迁徙,宁愿停工异地再办新厂。公开资料显示,奥康早就在重庆市璧山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红蜻蜒也投资2亿元在四川省铜梁打造西部鞋业基地。哈杉鞋业2002年就已在尼日利亚投资建厂。
周德文告诉记者,山东省滨州由于有皮革原料基地,也吸引了不少温州鞋企入驻。在温州的各大媒体上。有关厂房或生产设备“求租”的信息,现在已全部换成了“转让”。“原来租金25元一平方米的厂房,现在6元都租不掉。”
大面积的萧条,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即使是外贸单子,都有欠款。韩国人欠我们100多万,3个多月了还没还。”林锦标正在为自己300多万的应收款发愁,“工厂老是垫资金,根本垫不起”。
大部分人已抛弃了制造业的主业。一位鞋业老板以厂房和住房作抵押,贷款6000万,全部拿到四川去投资房地产。林锦标认为,这是无奈之举,“如果借款扩大生产,就是恶性循环”。
三
其他行业同样如此。乐清,位于浙南,是一个服装生产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之称。共有服装生产企业400余家,服装加工业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可在2008年,停产、半停产现象开始席卷整个乐清服装产业。据金利达制衣公司一负责人介绍,仅磐石镇至少已有一半以上以出口为主的服装加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元、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以出口为主的服装厂订单量骤减。还有一种情况是,好不容易完工了,外商却因汇率变动而恶意悔单,就像杨文的工厂一样,几千件西服积压在仓库,导致几十万元流动资金被占用,资金链断裂。赚不到钱,就只好停产。什么时候接到订单,就什么时候恢复生产,成为许多服装加工企业的无奈选择。
以内销为主的服装厂,虽然现在还没到停产的地步,基本上也是在苦苦支撑。尽管它们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但同样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利润微薄,而且。内销的订单量非常小,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除了制鞋、制革、服装、五金等这些传统产业,温州也是我国乃至全球著名的眼镜生产基地。不过,它现在也同样在面临着一场寒流。
温州真情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剑波9月底前刚刚参加温州的展览会。但是,10万元参展费砸下。却一个单子也没有接到。“来厂家看的人一个都没有。这是几年来从未有过的事,以往根本忙都忙不过来。”叶剑波说。
建德市,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杭州——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重点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西湖——新安江、千岛湖——黄山名山名水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低压电器行业是建德地区改革开放后较早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也是该地区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生产的绝大部分低压电器是供出口的。2007年,建德低压电器行业实现产值20亿元,出口交货值18.9亿元。
梅城镇是浙江省首批中心镇之一,也是建德市的经济重镇,经济总量居全市第一位。梅城工业经济现已形成了以低压电器、五金工具、自行车零配件、仪器仪表、针织服装等为主的五大经济模块,2007年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60亿元。
作为建德市低压电器生产企业的集中地,据了解,梅城镇有低压电器生产企业1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4家。插座插头生产企业45家,延长线和电瓶夹生产企业14家,胶枪焊枪生产企业12家,灯具生产企业11家。
随着低压电器出口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批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也混迹其中,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采取逃漏检的非法手段出口。还有部分企业,对出口产品标准意识不强,忽视了对国外各种技术指标的要求,企业产品难以达到相关国际国内标准。致使整个建德市的低压电器产业也受到波及,部分小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从温州市出发,沿高速公路向北,公路两侧,遍布着令世界瞩目的制造业殿堂。在瓯海区,各式造型奇特的金属打火机不断从生产线上组装完成:只有数万人口的桥头镇。为中国生产了70%以上的纽扣:在温岭,水泵厂的广告遍地都是;在金华的武义,这个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