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2009-06-13 05:52徐国庆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解决问题

徐国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那么,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做到有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呢?

一、培养合作习惯,建立有序的合作小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首先,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没有个别学习这一前提,合作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显然,离开了小组成员的个别学习,小组合作就无从谈起。故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只有每个成员对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见解,在提出异议或展开争辩时,才能出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否则,将造成“人云亦云”的场面,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合作小组中的“一家之言”。

其次,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高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的发言才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才能促使学生“多思”。

2.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组建合作小组意在让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自愿结合”等形式。在数学课堂中,一般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形式组建,每组以4到6人为宜。小组内成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搭配成若干异质小组,各组间要求没有明显差异。这样,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便于小组间公平地展开竞赛。实践表明:课堂中,每当教师宣布小组合作时,学生往往很自然地把头聚集在一起,而四人组成的小组更适应这种学习状况的需要。四人小组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迅速分成两个人的小小组。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另外,还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由小组成员商议好的一种轮换制度,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由每个成员轮流承担,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体验、锻炼、提高。

二、选择合作内容,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

1.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的演绎思维,也要求学生的归纳思维。而归纳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大量个别材料的感知和实践的基础上。如果课堂上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操作,时间显得特别仓促,这时就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执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时,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统计校门口三分钟的车流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如果学生独立完成,顾此失彼,将导致结果的五花八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很快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2.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在数学课堂中,有时独立思考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这时直接运用讲解,不会留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遇到一些障碍。如执教“圆锥的体积”时,进行如下设计:准备三组不同的圆柱、圆锥,每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通过用圆柱往圆锥中注水或用圆锥往圆柱中注水),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在小组合作中,大家充分展开讨论,动手操作,同学们发现:把圆锥注满水倒入等底等高圆柱中,3次正好装满;把圆柱注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中,正好能装3次。从而顺利地得到了圆锥和圆柱体积的关系,推导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3.当学生的解题策略有较大分歧时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不同或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思维水平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和策略,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因为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为自己的解决方法更好等问题发生争执,这时宜采用合作学习。如执教“商不变性质”时,在学生基本掌握后出示了巩固题(200÷□)÷(25÷□),□里填几商不变,引起了学生的争辩。一些学生说:“根据商不变的性质,两个□可以填相同的任何数”,另一些学生反驳说:“我不同意,如果□里填3,不能整除怎么办?”于是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交流中归纳出大家的观点:可以填除0外的任何相同的数,因为填0就毫无意义了。至于填3、7等不能整除,只不过我们没有学到,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商不变。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思维趋于严密,问题越辩越明确,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数学内容是较为深刻和抽象的,有时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光靠某一个人无法全面回答。通过有意义、有目的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如执教“7的分与合”时,进行如下设计:把7根小棒分两堆,有几种分法?然后要求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分小棒,一人记录,一人汇报操作结果,一人监督。让组内成员充分讨论、补充,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得出了7的6种分法。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使学生能全面分析问题,扩展思路,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转换教师角色,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真正体会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的想法,分享学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氛围的乐园,真正使每个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交流时,教师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了使小组学习更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合作学习置之不理。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做好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解决问题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圆柱的体积计算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