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学科,许多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性的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则可能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枯燥,味如嚼蜡,结合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具有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的基础上更应讲究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以下一些语言策略:
一、通俗易懂
计算机课程专业性较强,一些专用名词和术语特别难理解,在教学中,讲课要使用大众语言,并且善于运用生活事例、历史典故和形象比喻说明问题。但形象褒贬要适度,不要妄加修饰和堆砌词藻。不可使用半文半白晦涩难懂的语言,若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事例来讲解,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如讲授复制与剪切时,结合学生平常爱抄报和剪报的习惯来讲,学生易懂又贴近生活。
二、准确规范
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三、严谨精练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四、富有情感
能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就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课堂语言要倾注极大的热情,作到情真意切。中学教师要始终能进入角色,以自己的声、情创造师生协调活跃的气氛,把中学生带入教材的“特定情景”中去,使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庄重而又和蔼的教态是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中学教师充溢于课堂的是殷切的教诲,热情的期望,不应当是无情的训斥,冷漠的嘲笑。
五、适时鼓励
许多同学在初学时积极性相当高,非常想接触计算机,但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同学操作比自己熟练,有的同学知道的东西比自己多,又会觉得学计算机太难,产生一种退却的心理。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上机操作时,有的同学以前在初中就学过,有的学生家中就有计算机,所以对计算机的操作比较熟悉。这时,针对基础稍差的同学,我们应给予更多的指导,每取得一点进步都应给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获得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忌用诸如“你怎么这么笨啊!连这么简单的操作也不会?”等带有侮辱性质和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
六、幽默风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机房上课时,经常有个别学生在偷偷地玩游戏,教师走到他跟前时,他便把窗口最小化,当然教师还是很容易从任务栏中发现。但在学习了任务栏的隐藏操作后学生再如法炮制,教师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用了一句调侃性的话教育学生:“咱们班有个别同学真的变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了!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呀!”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那些玩游戏的学生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
七、含蓄批评
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若厉声厉语,指责、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口服心不服。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能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深化理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八、科学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运用一些引导性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文件密码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的文件被别的班的同学改动,教师问:“你们想把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气氛下,教者开始演示,学生都屏住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等操作完毕后,学生才长出一口气。接着教师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并回答出来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高涨起来。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凋零学生思维的秋霜。教师的一语点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如茅塞顿开的泉水汩汩流淌;一句轻声的责备,也可以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以达到良好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