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2009-06-12 09:46李志伟王艳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

李志伟 王艳成

摘 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加强规划引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三方面多角度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落实,将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将会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城乡协调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效果。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乡关系

1.1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关系更加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在这种条件下,中央做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科学决策。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的落实,将会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农村政治建设方面全方位改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状况,从经济、社会、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农业的发展、农村建设和管理方式的发展,以及农民素质的综合提高,将从多个方面缩小差距,从而促进城乡和谐关系的形成。

1.2 城乡联系进一步密切,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工业、城市对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村镇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治理等各领域发展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协作和交流联系将日益密切。同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对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互动、互为促进、统筹发展的新型城乡良性循环发展关系将逐步形成,城乡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将得以稳步推进。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2.1 有利于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致力于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会对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产生积极的效果。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农村产业的大发展无疑会扩大农村产业就业空间,就地解决一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村服务业和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会得到扭转,农村对人口的推力将有所减小。农村就业空间的拓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2.2 有利于形成城乡互动的经济良性循环关系

城乡二元结构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较普遍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仅表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城乡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我国由于农村产业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地区产业的生产环节和消费市场需求有限,没有发挥拉动城乡产业发展的潜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管理发展等各个方面。因此,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和结果都会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项建设都需要来自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各种要素的参与,从而拉动城市相关

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交流。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为城市提供产品的能力增强;同时,随着农村消费能力提高,巨大的农村和农业消费市场则会进一步拉动城乡经济发展。总之,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在提供服务方面,都会强化城乡经济社会联系,促进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发展关系。

2.3 促进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

城镇化是伴随产业非农化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城镇化水平得提高应该既人口和产业向城镇的集聚,也包括城乡物质面貌的改观,同时还包括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在城乡的推广。健康的城镇化包括城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包括乡村的同步发展;包括物质领域的城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领域的城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质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人居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客观上是将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现代化成果推广应用到农村地区,改善农村地区的物质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优化发展管理方式。新农村建设还有利于缓解城镇化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促进有序的城镇化格局的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和效果与健康城镇化的要求是一致

的。

3 加强规划引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3.1 切实加强村镇规划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对城市、镇、村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也对城市和村镇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无论是城乡规划还是村镇规划,都面临着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法的调整。对村镇规划工作而言,这项工作任务尤为迫切。

加强村镇规划工作,要在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思考新型城乡关系下的村镇发展问题,以引导村镇合理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围绕这一综合目标,要尽快完善村镇规划体系,出台村镇规划管理办法和规范。

3.2 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重点规划建设中心村。针对农村人口开始净减少的趋势,要适时适度地进行乡村的合并,引导农村人口向条件好的中心村集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完善广大农村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讯”条件,提高政府政策性投资和补助的效益。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国家要继续增加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口素质,使农村多数新一代的劳动力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或专长,使之有能力加入到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现代产业工人和服务业员工队伍中来,有能力在城镇安家立业。

加快乡村居民点整理,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要下大力气对农村居民点,特别是对“空心村”进行综合治理。制定鼓励农民宅基地与房产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的政策措施,投入专项资金推进废气宅基地征收管理与“退宅还田”,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促进农村人口的集聚和土地利用的集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新华网,2005.10.19.

[2]温家宝.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2001.7.25第2版.

[3]李兵第,徐会夫.中国城乡空间规划的新发展,城市规划,2004,28(12);9-14.

[4]魏后凯,怎样理解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人民日报,2005.1.19第9版.

[5]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城市规划,1999,23(12):8-13.

[6]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城市规划,2006,30(增刊):32-35.

[8]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优化农村治理模式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乡边缘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对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