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时代,新的潮流,儿童心理教育伴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本文主要根据其发展趋势,依据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一些有效发展小学心理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儿童;心理;教育;措施;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从广义上将,凡是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而狭义上,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然而心理教育一直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人的发展的,即使是学校教育也一直缺乏比较系统的心理教育理论。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健康的心理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健康的心理是促进人生不断开拓进取的催化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心理教育才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同时,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祖国现代化建设,关系到下世纪接班人的问题.小学心理教育因其特殊的教育对象,更应该重点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以巴冲突后,很多心理学家发现,当地很多儿童在战后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恐慌,焦虑,不愿离开父母等症状。联合国很快派出众多专业人员前往进行心理疏导,以保证其健康成长。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儿童心理教育重要性已被国际所认同。
我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而且教育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多弊端,更应该紧跟世界潮流,抓住机遇,充分发展自己的儿童心理教育。而这必须和教师,学生,政府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
1 教师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作为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人员,言谈举止都会对其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更应该学会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对儿童心理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只有存在“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活动应该归属于德育工作。儿童因其社会经验不足,不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实际上任何偏激性格的产生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心理教育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面对社会现实,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所以发展小学心理教育,首先应该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素质”。这就要求学校做到以下几点
经常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定期进行心理卫生方面的咨询活动,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自身心理调节的方法。
教师主动承担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结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心理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育,不能满足与让学生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感受情感变化。
2 学生
儿童本身是心理教育的主体,因其年龄的特殊性,开展对其的心理教育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指导,更需要其本身树立良好的受教育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心理。研究发现,很多存在心理疾病的儿童,往往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要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一般有以下几种标准:一是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并能进行正常的判断和推理;二是要有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为反映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接受他人,并与周围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具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了解自我,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六是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只有使学生自己能有一个正确的心理正误区别尺度,才能积极于集体之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适应环境的改变和所遇的各种困难。接受并配合教师的引导工作。
3 政府
政府是教育发展政策的制定者,指引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决策者,其应该紧跟世界潮流,在一定的国际环境下,基于本地区的发展状况制定一系列适于心理教育发展的政策,方法。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心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师是“多种方式”的执行者。而政府正是“多种方式”的制定者。
正如大家所知,儿童心理教育是一种非常灵活,机动的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本身,还是教师.政府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政府必须能够把握世界形式制定正确,有效的教育方针;教师能够根据相应方针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能够逐渐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学生自身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措施,以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小学心理教育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积极的发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向完美发展,使他们各种心理潜能达到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更可以唤起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对于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的关心,帮助儿童把不良的心理表现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编
作者简介:国理英,1964年生,大专学历,多年从事中小学教学,是乡镇骨干教师。县优质课执教者,教学能手。曾经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