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社会需要进行电工专业教学

2009-06-12 09:46陈家政钱开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陈家政 钱开祥

摘 要:高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中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就业难度大等,是高等职业学校当前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提出了按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解决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中存在不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教学模式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电工类行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目前彩电、冰箱、家用空调器、个人电脑等各种家用电器已经普遍进入社会家庭,工业生产中已经使用了“智能化”PLC产品。所以,目前我国需要大量从事电工、电子产品生产方面的技术人员及从事家用电工、电子产品售后维修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技术过硬的高级技术电工则更为短缺。国家培养输送这方面技术人才有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及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则更是培养电工类行业生产技术人员及家用电工、电子产品维修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重要基地。正是由于目前我国电工、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工类生产技术人员及维修技术人员,这给高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会和广阔的天地。目前,几乎每一家高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诸如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维修电工、空调与制冷设备维修等与电子产品生产、PLC应用、维护相关的专业和管理人员,并且在校人数较多。所以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想方设法将“电工”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才能迎领社会的主流。

1 高等职业学校中“电工”类专业存在的问题

可以想象出大部分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的“电工”类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面临毕业后就业的情况是很不乐观,分析如下:

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对电工基础及电子线路、电气控制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而言,由于其逻辑性极强、极具有抽象性、并枯燥无味,学生都感到难学、不会学、学不懂、有的根本不愿学,并且大多普遍掌握不好,从而对各种电工、电子产品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在电路的结构、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面,更是觉得困难非常之大,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都有感到难以学懂的心理障碍。即高等职业学校的“电工”类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普遍存在掌握不牢固的现象。

专业操作技能知识方面:由于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在学习专业操作技能、特别是维修技术、方法及技巧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大部分学生面临困难,仅仅能做到死记硬背、一知半解,无法做到准确领会,学习后不能或不敢单独从事电工类及家用电类产品的维修工作。应该值得一说的是高职类学生与中职类学生就根本而言是无法区别的,因为,他们都是初中毕业生,而效仿能力又都相近,特别是在一个学校内有高职专业又有中职专业的学校,教学工作就更难分辨了,他们的课程基本一致,配备教师结构也是一样的。这就对教学实施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安置就业方面:就读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都有着十分美好的憧景:他们想象毕业后凭着自己在高等职业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社会上创出一番属于自己的美好天地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两方面的原因“电工类”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可以断定没有象学生刚入校时所想象的那么美好。特别是毕业实习的关键时刻,在当前经济滑坡的情况下,企业根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有的企业虽然同意接受,但安排的实习地点、实习内容都很不理想。

2 解决高等职业学校中“电工”类专业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高等职业学校中,“电工”类专业出现上面所述的学校虽然大力很抓教学,但学生并不能学到好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将无法胜任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相信现有的高等职业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都已觉察发现了问题,并做了各种努力,以扭转上述不良的局面。为改变这种教而不会、学而不成的局面,可从下面教学方法入手,针对性的进行变革,相信会得到一个好的收效。

2.1 学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及生源的本身素质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专业定位。

学校对所设置的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就是明确该专业的教学目标,意思是说:我们所开设的专业,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对所学的专业理论、技能等知识应该或能够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毕业后该专业的学生会做或能做什么样的技术工作。不难看出,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时,更多的是考虑该专业从理论上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较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及学生本身的素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能考虑到这一点,那么这个专业的定位将是更加合理、更有特色的。什么是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呢?它是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保证外,而在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要求,要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及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去制定。而所谓考虑学生本身的素质去制定教学目标,是指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去制定教学目标。爱动手,不愿学习的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目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参差不齐,而“电工”类专业是理论性、技能性都同样重要的专业,如果我们仍按过去的方式、思维去制定教学目标,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2.2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于同一专业,可按社会需要进行专业定位。

对于同一专业,要根据不同领域使用情况的需要,专业知识要求的深浅、广博程度及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及方向去制定教学目标。同样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高等职业学校中的电工、电子应用与维修等相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一般有:从事电工、电子工业企业的生产或管理等工作;从事一般家用电器产品的售后服务、维修等工作;从事专业技术更强的电工、“智能”PLC应用、电子产品维修等工作;从事特定专业对口企业管理等。

上面专业分类的就业方向对专业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它们对学习者的素质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按照过去的方法,统一标准和要求去进行教学,虽然经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但其结果是有的学生学不懂、有的则是吃不饱,最终很难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如果在制定专业教学目标时,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素质,大胆变革,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按社会需要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会收到更好的成效。实施方法:

根据社会需求,将高等职业学校中的电工、电子应用与维修等相近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即:一是从事电工、电子应用、电器维修、电子产品组装、质量检验等工作;二是一般家用电子产品的售后服务、维修等工作;三是从事专业技术更强的“智能”PLC应用、电子产品、专业对口企业管理及甚至更高级电子产品的维修工作。

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从事电工、电子、电器维修的流水线生产电工、电子产品的组装、质检等工作岗位,一般要求对电工基础及电子线路、电气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及电器基本结构、电路、原理了解掌握之外,还要求掌握对电子元件的认别方法、焊接技术及对常规仪器使用等基本技能。

对于从事专业技术更强的“智能”PLC应用、电子产品、专业对口企业管理及更高级的电子产品的维修工作的高级维修技术人员,要能熟练胜任这些工作,除了要达到上面要求之外,还要求更多的数字电路理论知识及单片机知识等,并且要求对所学的相关理论及专业技能做到准确领会、举一反三、贯通融会,实践至上。尤其是对现代管理知识也应通学。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及兴趣实行贯通基础、主功技能的教学模式进行按需施教。对电工、电子应用与维修等相近专业要进行分阶段教学。但不管如何分类,这些专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要求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是一致的。所以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必须抓住这一特点,以实行贯通基础、教学资源共享的模式安排好教学。即在入校一年级的学生教学中将多个阶段所要求的共同知识和技能统一安排教学。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能从很大的程度上解决高等职业学校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等不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当然,教学模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时期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