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绩效评价探析

2009-06-12 09:46蔡水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

摘要:为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必须以“三好”,即买好、管好、用好为评价标准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工作。

关键词:大型设备;使用效益;绩效评价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以下简称大型仪器设备)是仪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仪器设备总值最大,是高校物资管理工作重中之重。如何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使大型仪器设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我校现有仪器设备26128台(套),总价值27226万元 ,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298台(套),价值10303万元,占现有仪器设备总额的38%,40万元以上设备38台(套),价值4408万元。为了发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效能,提高其利用率,我校每学年都要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工作,并将“三好”,即买好、管好、用好作为考核评价标准。2007-2008学年度对38台单价40万元以上设备进行使用效益评价考核,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开发等,评价总分100%;考核评价结果,七成以上达到考核标准要求,最高是荧光定量PCR仪,绩效评价分为97.3%。从评估考核情况来看,总体上我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维护保养工作到位,设备的效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较高,设备的完好率较好。总结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

1 “买好”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前提

买好大型仪器设备,首要工作是要做好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工作,论证内容除了对本学科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和购置后的使用、开放共享等问题进行论证外,还要具体对技术指标进行科学的论证。如预计使用效率(时/年),技术及经济效益;设备辅助条件(是否具备安装使用的用房、需要空调和特殊水电设施以及需要的配套设备和经费落实情况);具备使用技术力量(或需要培训人员情况)等。此外还要考虑本区域同类设备情况,尤其充分了解本省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情况,避免重复购置。由于大型仪器设备专业性较强,很多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某项科研任务完成后基本属于闲置状态,为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学校要成立专家组(含校外专家)对论证报告进行综合评价,如利用率高低、协作共享程度、技术力量强弱、经费保障情况、技术参数指标是否达到要求等,这样层层论证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提供了保证。

2 “管好”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关键

管好大型仪器设备是一项艰巨工作,开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绩效评价是最可行的一条途径。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的标准,我校结合实际,以原始使用记录或有关证书为依据,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体系。评估方式采用使用部门自查,学院(实验室)、相关部门自评,学校核评三个阶段。要求学院、相关部门成立由学院领导和部门主管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及有关专家参加的自评评估小组,负责本院、部门自查、自评具体工作。学校核查由“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与咨询专家组”负责,核查以学院、相关部门为单位,采取查、听、看和抽核方式进行。评估内容除对机时完成情况、培养人员情况、科研情况、功能开发情况、对外服务情况和大型仪器设备服务共享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外,还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2.1 考核各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建档情况。要求每台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逐一建档,并指定专人负责;每台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建档材料应包含以下原始材料:大型仪器设备申购审批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包括相关法规文件、产品合格证书、合同、出厂技术资料、装箱单、说明书、开箱验收报告、安装调试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并对进口设备过程中的有关技术、商务文件、索赔来往公函及结果、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意见进行归档管理;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中的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应在学年度末及时归档。

2.2 制定完整的操作规程、维护规程和安全制度,并将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挂墙张贴。

2.3 建立规范的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每次使用后,由设备负责人将使用时间和技术状态记录入《使用记录本》;并按要求做好日常保养、定期检修和检测,并将维护保养情况记录入《维护保养记录本》。确保各类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精度基本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2.4 成立大型仪器设备专家小组,负责指导设备的运行、开发、维护与管理;指定实验室管理员,专门负责各实验室备件及专用工具管理,定期清洁大型仪器设备,保持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清洁。

3 “用好”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根本

用好大型仪器设备,主要内容有常规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队伍管理等。常规管理就是从日常管理着手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档案、日常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材料来进行管理;技术管理就是要重视保养维护工作。通过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其良好的技术状态;经济管理就是要达到投资少效益高。通过充分挖掘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潜力,重视开发工作,并提倡自己动手研制新型仪器给予配套使用,以求利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队伍管理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通过技术培训、讲座、进修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保证。其中最重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使大型仪器设备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充分发挥效益。

我校在开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工作中,也存在使用有效机时的差异问题,有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是某个研究方向的常规仪器,使用效率非常高,比如,离心机、测试仪等就是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工具,只要有这方面的课题就要经常用到它们而且缺一不可,因而效益评价分数也高。而一些仪器作为高端仪器,只有在所有基础研究工作或者前期工作都很完善之后才会使用到,而且开机费用非常昂贵,如果没有强大的研究经费支持根本无法常用,自然有效机时远远达不到要求;效益评价分数就会低,但是这些仪器又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整个单位的研究体系就不完整,不利于课题申报及研究的开展。这些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绩效评价出现的问题?用好大型仪器设备重点就要实行集中管理,共同使用,开放共享。一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账户(包含购置设备预留6%资金、每年安排的维修资金、有偿服务部分资金)解决维护费用,保证设备开放使用运行费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二在校内局域网建立一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管理、预约使用,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益;三是加入省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协作网,实行有偿使用,既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经济效益。

通过开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年度绩效评价考核工作,实行科学合理评价考核标准,即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实验室管理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我校生命科学实验室拥有15台大型仪器设备,用于课题研究取得不错效果,年科研成果达11项。显然,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进行常规化的绩效评价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万长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与措施 《实验技术与管理》[J].2008.7.

[2]贺萍.提高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科学管理[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04 增刊.

[3]马琳.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长春大学学报[J].2008.4.

作者简介:蔡水涛,福建龙海,1963年8月出生,集美大学资产管理处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与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
抚顺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基于SEM的建筑施工企业KPI安全绩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