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卢旺达特约撰稿人 王 勤
20年前,我曾因工作关系走访卢旺达,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号称“千山之国”的土地,发现当年的街头巷尾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唯独没变的,是卢旺达人办事讲规矩的认真劲儿。
使用塑料袋要坐半年牢
经过两个小时的短途飞行,我从埃塞俄比亚抵达卢旺达的首都基加利。这里的机场不大,属于小巧玲珑型。没一会儿,接我的两位朋友便笑吟吟地迎上来。看到我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其中一位马上提醒说:“卢旺达人的环保意识很强,入境者不许带塑料袋,赶紧处理掉,否则很可能挨罚!”我一边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一边在想:这么小的国家竟有这么强的环保意识,连塑料袋都不许用,真不简单。
之后才知道,卢旺达从4年前就开始“限塑令”了。据说有个别超市偷偷提供塑料袋,结果被顾客举报,遭到关门的命运。上个星期,卢旺达总统干脆签署了法律,彻底禁止人们使用塑料袋,违者将被处以6到12个月的监禁,或者10万到50万卢郎(1美元约合550卢郎)的罚款。实际上,非洲国家中执行限塑令的不止卢旺达一个,南非、肯尼亚等国也有类似规定。但比较起来,还是卢旺达人执行得最坚决,效果也最明显。
义务劳动日谁开车谁挨罚
上周六我到超市购物,发现马路上车辆出奇得少,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是全民义务劳动日,任何车辆不准出行。违规的车辆都被警察叫停,司机领取工具参加义务劳动,做到规定的时间才能离开。
经历了大屠杀后的卢旺达人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誓把卢旺达建成“非洲的新加坡”。首都基加利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卫生状况:街道整齐洁净、规划有序,与一些非洲国家垃圾遍地、蚊蝇乱飞相比好了很多。难怪2008年,联合国把“人居奖”授予了基加利市。
除首都之外,我也曾驱车到卢旺达农村去过多次。令人意外的是,那里同样也挺干净。这一点在我去过的20多个非洲国家中比较少见。据说在卢旺达农村,如果自家门前的卫生不过关,会有人来专门替你打扫,不过费用要自己掏腰包。
警察胸前写着“不受贿”
卢旺达不仅自然环境治理得好,人文环境也不错。前不久,国内一个验收小组在某非洲国家机场过海关,行李箱被翻了个底朝天,结果没发现任何违禁品,但就是不放行,最后交了几美元才得以离开。到了卢旺达机场,他们却没有遇到任何纠缠。
卢旺达的道路多是限速行驶。比起一些国家干什么都慢就是开车快的情形,该国也是个例外。卢旺达警察不会乱罚款,不过一旦有人违章也绝不手软。有趣的是,最近我发现警察们的胸牌上又多了一行字,细看是:不受贿。
卢旺达的人均收入不足300美元,但政府要求官员必须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为了向“零腐败”的目标努力,他们对索贿的官员惩罚十分严厉。在这个国家,给官员送点礼品、吃顿饭问题不大,但塞钱的行为一经发现则严惩不贷。最近一段时间,少数负责工程招标的官员因为索贿受贿都被抓进了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