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仪伟
曾几何时,“俗”这个字困扰我们很久。我们总是将“俗”理解为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舆论,都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人一辈子就是追逐“高尚”的一辈子,就是临死前蓦然回首能够无悔今生的一辈子。于是,没有一个人从主观上愿意成为俗人。但是,我们忽视了《新华字典》里对“俗”的另一个解释。即: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要我们“超越平凡、出人头地”。小时候写作文《我的志愿》,老师打分的标准并不完全依据孩子的文笔,更大程度上是依据你的志愿的高低。我就曾经因为我的志愿是“成为一个卖锅盔(四川的一种类似烧饼却比烧饼好吃的面食)的”被老师教训了一顿,并勒令请家长。然后无比痛心、语重心长地对我的父母说:“我们希望你们家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在老师眼里,卖锅盔的人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若干年后,当我发现一个同龄人在成都成功经营了一家锅盔连锁店、年收入上百万并于前不久获得一大笔风险投资之后,我终于发现,我的老师在很早以前就剥夺了我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
市场是属于大众的,无数的所谓名人、明星都是因为大众的认可才从大众中脱颖而出。但奇怪的是,当他们穿越了大众,却回过头来鄙夷大众,拼了命地希望成为他们向往的“高尚的人”。做“高尚的”少数人其实很辛苦。如果你只是一个俗人,你明白“力所能及”、明白“一个脑袋只能够戴一顶帽子”这些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不会因为缺席政协会议而遭到大众质疑。如果你只是一个俗人,无论你把什么样的照片放在网络上,也不会引来铺天盖地的道德审判。如果你只是一个俗人,知道“柴米油盐”比“诸子百家”更实际,就不会有人在洗澡与读书哪一个更重要的事情上跟你较劲,大家也就不会追究你是不是喜欢周杰伦,喜欢芙蓉姐姐又何妨?我们都是依靠大众获得今天的一切,所以,我们和大众没什么两样,我们都不过是一个俗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