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栓誉
近年来,我们围绕全县工作大局,适应新形势,选准服务载体,搭建工作平台,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来抓。从2007年开始,团县委利用每年暑假,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双争、双当”活动,组织西峡籍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见习实践活动,让他们进企业、下农村、入社区、到景区,认识、融入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增加创业信心。
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有关单位备用人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为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思路
一是从西峡经济快速发展情况看,西峡需要大批人才。
西峡是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特色农业成为提高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占据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03亿元;生态旅游“西峡经验”叫响中原,2008年旅游门票收入达到8700万元,是“中国旅游强县”。
据统计,西峡每年考入大学的学生在2100人左右,西峡本地每年实际需要大专以上学历的用工岗位不低于1000个。以前,西峡籍大学毕业生大多不愿回来,企业选聘的人才大部分是外地学生,人才流失率近40%。从县域经济长远发展考虑,拥有一批本土型建设人才队伍是必要的。
二是从就业形势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一个新的民生问题,备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些大学生因择业就业观念问题,扑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结果往往“高不成低不就”。资料显示,西峡每年毕业的2100名大学生,每年真正实现就业的不足千人。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他们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也越来越大。
做法
以大学生暑期社会见习实践为载体,以“双争、双当”活动为主线,吸引回乡大学生参与见习实践,做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员。“双争、双当”,即争做优秀团员,当好西峡形象的宣传员;争做优秀大学生,当好西峡建设的战斗员。
一是暑假前做好“两个对接”。一方面与西峡籍在校大学生对接,吸引他们放假后主动到团县委报名参加社会见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与企业、旅游景区、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等对接,开辟大学生暑假见习基地。
二是活动开始时,隆重举行以“回乡学子喜看家乡变化”为主题的大学生见习实践启动仪式,以此扩大影响。每年参与暑期大学生见习实践活动的西峡籍学生有200人左右,外地分散到西峡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有100多人。
三是带领学生看亮点、谈感受,了解家乡巨大变化。组织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到宛西制药工业园、恐龙遗迹园、龙潭沟风景区、新农村(英湾村、化山村)等分别代表工业企业发展、生态旅游景区、特色农业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地方参观考察,与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车间工人和景区老板、导游员、游客,以及农民种植大户等进行广泛接触,借此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四是参加社会见习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在大学生参观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调研课题, 10人一组,让他们深入到团县委确定的社会实践、见习基地中去,结合调研课题、所学专业以及对就业创业的认识等,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见习、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
五是建立大学生见习档案。活动结束后,对参加见习实践的大学生,建立专门个人档案,跟踪问效,并经常与大学生所在高校和他们实习的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毕业后就业创业随时提供各种服务。
成效
一是大学生思想得到了深刻洗礼。让大学生进企业、农村、景区,不仅使他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课题调研,让他们认识了社会,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接受了教育,改变了想法,得到了锻炼。
二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逐步解决了人才问题,探索了大学生就业的新路子。据统计,已有40%的西峡籍大学生有了回乡就业创业意愿,而且通过他们的介绍,还有不少外地大学生到西峡与有关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西峡籍返乡大学生逐年递增,2008年全县招聘的1100名大学生中,西峡籍的有500多名,回乡大学生人数是2006年的两倍多。截至目前,已有2100余名西峡籍大学毕业生活跃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他们有的当上了“村官”,有的当上了人民教师,有的在企业跑起了营销,有的则进行自主创业。
三是初步探索出了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方法。首先是建立了“流动团支部”。对参加社会见习实践的大学生,每10人一组,成立临时团支部,充分发挥团组织特有的先锋作用,带领和引导大学生直面社会,迎接挑选。其次是建起了西峡县新经济组织团工委。在宛西制药、龙成集团、西保集团等6个大型民营企业中成立了团委,为进一步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找到了一条贴切之路。
四是通过开展大学生见习实践活动,培育了1个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3个市级和10个县级青少年教育基地,对青少年的教育不断深入。
五是加大了西峡旅游的对外宣传。西峡旅游以山、水、龙、园为特色,建成生态旅游景区14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级重点水利风景区1个。这些旅游景区就像一张张名片,使西峡名声大增。参加社会见习实践的大学生,通过到景区观光考察,拍下了一幅幅秀美的风光照片,通过网络媒介和照片宣传,吸引不少高校学生到西峡观光旅游。这不仅拓宽了西峡的客源市场,也调整了游客结构,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