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盆

2009-06-11 10:22韩秋月
延河 2009年5期
关键词:琴声舞蹈土地

韩秋月 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协会员,曾发表评论、散文、随笔多篇。

潺潺的溪水声,风轻摇树梢声,秋夜的虫叫声,高亢的歌声,神秘舞人的脚踏声,三味弦的琴声再配上远处悠扬的弦乐一胡弓声,使这座小城镇变得那么奇特与神秘。夜已经很深了,伴随着朦胧的街灯,他们依旧奏着音乐,唱着歌曲,踏着舞步,尽情地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的声音和情感融入天与地。

八尾町是坐落在日本东北地区(富山县郊区)的一个小城镇,山水环绕,风景秀丽。可以说生长在这片土地的每个八尾人都是听着当地的歌曲、琴声,跳着传统的舞蹈长大的,他们对文化的爱恋,对这片土地的眷恋胜过一切,也超出他们自己的想象。他们的文化现象被称之为“OWARA风之盆”。在这个充满热情的山乡里,无论是空气还是土地,都透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即使是令人喘不过气的八月天,也挡不住八尾人的热情,因为每年一度的“风之盆节”即将到来,这将会令这片静寂的土地沸腾,令所有的人心潮澎湃。夕阳西下,可以看到公园里孩子们练习舞蹈的身影,也可以听到悠悠的琴声、歌声。舞蹈、扬琴、歌唱对八尾人来说是每日必做之事,也是他们最好的娱乐方式。这座不足2万人的小城镇,每年的9月1、2、3日三天里几乎聚集了来自日本各地的30万余游客,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OWARA风之盆”自由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文化风格自然、朴实,令人容易接受、深入与忘怀。

“OWARA风之盆”是富山一带人们为了表现祈盼丰收的心情,在16世纪80年代初期以歌的形式出现的一种艺术活动,现在则主要是通过舞、歌、乐器来表现。有人说现在的“OWARA风之盆"是日本古代对祖先祭祀的“魂祭”和祈盼丰收的习俗的结合之物,也有人说它和中国的“盂兰盆会”有一定渊源,对此种说法,无论是年高资深的本地人还是日本有名的文化人,或是中国的研究家们似乎还没有人去加以考证。

九月天潮湿闷热,无论是八尾正街的石埂路上,还是羊肠小道都已经挤满了来自各方的游客。“风之盆”以三种表演形式“走街、圈舞、舞台表演"进行。其一的“圈舞”便是在街道中和游人围成圈一起舞蹈,这种方式可以使游客亲身体会到当地的民俗。游客轻松而自然地加入舞蹈队伍,情不自禁地模仿着舞人的舞姿,尽情而愉快地抒发自己对当地文化认可和赞赏的感情。“舞台表演”是为了满足游客需要,作为旅游的一环在现代才开始的。如果要体验真正本土的味道还是要等到夜幕降临,游客散去之后,和当地人一起“走街”,它是八尾人最随意,最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代代继承下来的最古老的表现形式。昏暗的街灯下,三五人边走边弹琴、歌唱,不需要游客的赞赏,不需要热烈的掌声,不需要华丽的服饰,不需要隆重的场面,需要的仅仅是对八尾地方的热恋,对土地的深情,通过音乐,透过歌声鸣响天地,传递给每一个人。正是有着这样的情感,所以他们的音乐和歌声才会显得那么的自然纯朴与感人。

轻盈的舞步,柔软的舞姿,遮住脸孔的草笠令风之盆的“舞”神秘而奇特,虽然舞姿基本都是模仿收割时的动作,但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舞步都贴近自然,透着朴实,让人联想到收割时的情景与喜悦心情。“歌”声高亢,歌词明了,再配上三味弦和胡弓独特的音色,构成了一个和弦。虽然少了些华丽,但却令人感到亲切与祥和,这正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八尾人所要表达的心声。

摇曳的吊桥 互相手牵手 越过井田川 OWARA 吹来的春风(春)

富山这一带 迈向幸福路 飞跃在空间 OWARA 萤火虫带路(夏)

八尾上坡路 分手在瞬间 露水春时雨 OWARA 难忘共处日(秋)

何日再见君 推窗看远处 只见大山立 0WARA 悠悠雪中情(冬)

这是八尾很有名的一首歌词《八尾四季》(译文),最典型的就是在每句歌词的最后都带有“OWARA”,无论在古谣还是新曲都是这样。歌唱方式是在继承了日本净瑁璃(由三味弦伴奏的说唱艺术剧,也称为“义太夫”,从江户时代即1624年开始分出很多流派,以歌舞伎、木偶剧等剧场音乐发展而来)的唱法的同时,又融入了本土的独特风格,高亢而嘹亮的歌声既给人一种鲜明的感觉,又让人感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对八尾人来说,能否将歌词表现的淋漓尽致,需要的不只是对歌词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之情,发自内心的歌声是最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并打动他人的。

“三味弦”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乐器,无论是歌舞伎还是民俗艺能,都非常常见。“三味弦”的形状和我们中国的三弦基本相似,可以说三弦是三味弦的前身,从中国传入日本冲绳,然后进入日本本土。演奏方式小异大同,三弦基本是用拨片演奏,而三味弦则使用大的扇形拨。由于长时间在野外演奏,要求声音光滑而响亮,所以八尾的三味弦无论在演奏还是琴的构造上都进行了改造。“胡弓”的由来据说是来自中国古时的二胡,但却没有严格的考证。琴声虽然细小却也悠扬,演奏方式比较独特,左手一边转动琴杆,右手一边拉琴弓。三味弦的声音宏大、嘹亮再配上胡弓的柔软、细腻,虽没有此起彼伏的高昂,但也是相辅相成,有那么一种乡土的自然和淳厚,给人一种别样的韵味。

我穿过正街,探访了八尾最有权威的伯育男先生,他年过八旬,是乐器、歌曲的达人。由于三次大的脑手术所留下的后遗症,已经无法再像以往那样熟练地操琴、起歌,但每当客人来访时,他总是热情地像个孩子似的讲述着八尾的历史、“风之盆”的魅力、歌曲、舞蹈、乐器表演的精髓。文化是需要代代继承的,伯先生的祖父可以说是风之盆的奠基人,代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几代人秉承对本土文化的热情与爱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继承、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现在如此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正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当伯先生听说我是来自中国,兴奋地告诉我在他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中国,要和中国的民俗文化进行交流,他对本土文化的热情和执著之心以及对国际交流的意欲深深地感染了我。文化需要大众的参与,需要大众的宣传,更需要大众的评判,无需说八尾文化的是非,仅仅在三日里有30万游客的参与就是对八尾文化最好的认可。如果说文化形态的背景奠定了文化遗产的价值,那么纯朴的乡间民俗也许就是文化的根本。夜深了,人散了,八尾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寂静,溪水依旧流淌,大山依旧耸立,街灯依旧朦胧,“OWARA风之盆”虽然退却了昼日的激情,但它的气息依旧回荡在山水之间。

如果说欣赏百老汇的舞剧令人振奋,看俄罗斯的芭蕾让人享受,听意大利的歌剧给人遐思,观赏京剧叫人着迷,那么走在这寂静的深巷中,有风声、水声、歌声和琴声,它并不华丽,但却让人的内心为之一动,这些来自于生活的悠久文化是那么的自然、恬静和舒服。可以说,无论是中国的国粹京剧还是民间大戏,或是日本的代表演剧还是地方祭,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化的发展可以是无边际的,但文化的根本则是扎根于本土的,它体现出不同地方人民对民族文化的热情与执著,也表现出他们对生养自己土地的无限爱恋。

责任编辑 刘羿群

猜你喜欢
琴声舞蹈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泉水滴答
舞蹈课
倾听那琴声
可怕的琴声
悦耳的琴声
雪地上的舞蹈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