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例谈

2009-06-10 12:07刘秋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孟姜女诗词语文

刘秋艳

前言:当下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从课堂导人、讲解分析、归纳总结的全过程都是借助逻辑分析,关注语言文字知识,不符合特定年龄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学生只能勉强听之,索然寡味。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讲求方法,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其课堂效率才不会大打折扣。下面我们从两点谈一谈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让诗词在课堂教学中飞扬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既需要老师深厚的知识功底,更需要老师精心巧妙的安排。语文课堂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又要向学生传播文学和文化。那么我们不妨尝试着将古典诗词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强化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又可以了解作家、赏析作品,可谓一举多得。

首先,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上,可以运用诗词。比如《兰亭集序》,可引用这样一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以上诗句,都在谈一个话题:自然永恒,而人生短暂。我们今天学的《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也在抒发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我们学习课文,探究一下他的人生态度。

又如在鲁迅先生的经典篇目《祝福》的讲授中,可引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天是一年中充满希望的季节,人们往往把希望寄托在新一年的开始,于是就有了春节的习俗。但爆竹声中,春暖花开之时。心似冰雪的人也有,祥林嫂,便是一个设有春天的女人。

在导语中安排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做更深入的探究。而在讲课过程中间也可以穿插相关的诗词作品,以作扩展和深化理解。

比如《阿房宫赋》,在第一段讲解之后,可介绍诗作《途经秦王墓》:龙盘虎踞树层层,势人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秦始皇陵龙盘虎踞,气势雄伟。他想死后也享荣华,更何况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呢?大兴官室及陵寝,也许是每代帝王的共同之处,因为他们想在拥有了丰功伟绩之后“不朽”,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想到。不朽的可能是这样的豪华建筑,是他们曾经的功业,而他们的形象和名声也恰恰在这种大兴土木中崩塌了。

而在第二段之后,可介绍诗作《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自古就有帝王后宫三千的说法,但即使是再多情的皇帝也难以宠幸三千佳丽,无数带着希望入宫的女子甚至终生难见皇上一面,以至成为白头宫女终老宫中。如果说大兴土木耗费难以数计的资材,搜刮了太多的民脂民膏是一种“物”的奢侈的话,那么,这种搜罗天下美女的做法,无疑是对“人”的摧残,无数女子的青春乃至生命被埋葬在这里了。

以上两例是在讲课过程中的穿插,而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运用诗词,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鸿门宴》,在课文分析完之后,可引入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楚汉战争,项羽兵败,他自己认为是天意:此乃天亡我也!而王安石则认为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失去了军心。而我们从课文中可以看到另外一点,项羽败在了他性格上: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他和刘邦,有着大致相同的志向,为何一个成为开国之君,而另一个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呢?一个结论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也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又如,在《石钟山记》课堂的结尾处,可以引入苏轼的《题西临壁》,引导学生认识:此诗中的苏轼头脑冷静、思维缜密,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对同一个问题,角度不同,结论迥异;而身处其中,可以看到细微处,却不能总观全貌。而他在探访石钟山时,却犯了一个错误——单一角度地观察事物,以致只闻其声,未见其形;身临其境可贵,但整体把握欠缺。如此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石钟山记》的思想内涵。

总之,古典诗词的巧妙运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增加知识储备,为诗歌鉴赏做好铺垫,同时还为课堂教学增加了亮色。既然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不妨让诗词在课堂上绽放光彩。

二、让“小结”在课堂教学中闪光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思想内涵,而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单纯地关注语言文字知识的话,也就背离了文章作者和课本编者的初衷,所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学习文化、熏陶思想,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特别注意的。而在一节课的结尾处作精当的“小结”则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下面略谈几例:

如《过秦论》可做“小结”如下:

战国的烽烟中,站起了一位伟人——秦始皇,随之站起的还有那边关冷月下的万里长城。红旗猎猎,血流成河,秦始皇征服了中原大地,但他却没有征服一个女人——孟姜女。万里长城挡住了千军万马,却挡不住孟姜女的一捧眼泪。秦王的功绩就在孟姜女的哭声中慢慢泯灭了。孟姜女是一介草民,孟姜女的眼泪却是民心。秦王的强暴、残忍,又如何抵得过百万民心呢?苛捐杂税、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仁义不施又怎能万寿无疆?秦王朝走向灭亡乃是历史的必然。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时又让学生学会了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又如《灯下漫笔》小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能在黑暗中看透世界、又看清历史的,非鲁迅莫属;能够在入木三分的批判之后点起灯来引领出一条道路的,也只有这一代文豪。灯下看世界,黑暗中几多思索;漫笔评古今,呐喊中几多希望。好一双眼睛,好一支笔,好一个将民族唤醒的鲁迅!

特定的历史背景衍生出特定的文化,像《灯下漫笔》这样一篇文章、像鲁迅这样一个人,要跨越半个多世纪让年轻人读懂,固然需要老师对课文精细的分析,而最后的“课堂小结”则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人。而一篇文章,如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观点的话,则需要老师做最后的点拨归纳。另外有些文章,虽历经数年,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话,老师也可以在“小结”中作教育迁移。比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1、“满招损,谦得益”

一个人有了自满之心,便会傲视别人,而进取心会慢慢的消尽,又怎能进步成功呢?而心怀谦虚,始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知不足,方可思进取,于是奋起直追,进步会在不知不觉之中。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贪图安逸。得一时之快,而梦醒之后往往发现两手空空。所以,不要埋怨生活的辛苦与枯燥,不要因不得自在而耿耿于怀。记住那句话吧:在你成功之前是无权享受的!

3、祸患常积于忽微

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小的错误视而不见,往往会失去很多东西,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4、智勇多困于所溺

生活中有很多的聪明人,但他们的结局并非都圆满。而“玩”则是阻挠他们成功的魔障。玩人者身败名裂,玩权者身陷囹,玩钱者倾家荡产,玩时间者呢?必然断送青春和前途。此所谓“玩物丧志”。

以上几例,只是对“课堂小结”的浅浅的尝试,但我们不妨从中感觉到。“课堂小结”就如同画龙点睛,总结内容,深化理解,渗透思想,迁移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后记:语文老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配置者、开发者、组织者,在课堂中语文老师应炼就一双慧眼:抓住每节课的特点,设计教学步骤展开教学,巧妙导人、灵活穿插、及时总结,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在师生的互动中,让“语文味”更加浓郁,语文课堂才有自身的风格。

猜你喜欢
孟姜女诗词语文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孟姜女哭长城》缩写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孟姜女姓孟吗?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