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才
(白山市电视台吉林白山134300)
摘 要:服务于新闻媒体必须忠实于党的新闻事业,不仅政治上要严于律己,而且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练好传媒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扎扎实实做好新闻采访工作。本文主要强调5个方面内容,具体加以论述。
关 键 词:新闻采访;工作;几点思考
新闻采访工作是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要练好这项基本功,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应当特别予以重视:
首先、要正确理解新闻采访的性质及其过程。
新闻采访的性质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
从认识论角度讲,它是记者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从具体的工作业务角度讲,它是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完成了从实际中来,并为到实际中去作好准备的工作过程。
从新闻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适应新闻工作要求的特殊的调查研究。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去认识和采集重要的新闻材料。采访活动的这种性质,对采访活动起着支配的作用,并使采访活动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实践看,新闻采访活动的一般过程是:记者依据一定的新闻线索,有所准备地深入实际和群众,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和使用某种手段,从现实中发现新闻材料,挖掘新闻的意义,并迅速、及时地加以搜集和核实,从材料、观点、角度等方面,为从事某种新闻体裁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明确新闻采访的目的,确定新闻采访的重点。
采访目的是指记者为什么要进行采访?想要了解什么?想要弄清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采访现场前就应该明确。确定采访目的,在新闻采访中起统帅的作用。没有明确目的的采访,只不过是闲聊天天,不能称之为采访。
那么,怎样才能确定明确的采访目的呢?首先要掌握采访对象的必要材料,这是确定采访目的的基础。其次,要对掌握的材料从它的社会属性和新闻属性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看看在这两个方面有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是确立采访目的的关键。
迅速而准确地确定明确的采访目的,是一个称职的记者具有特殊素质。这种素质同新闻敏感一样,也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因此,一个记者如果不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果不了解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愿望,就不知道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强调什么,回避什么;
同样,一个记者不懂得新闻工作的原理,特点、方法及其活动规律,就无法从新闻的角度去确定该采访什么,不采访什么,该抓什么问题,不抓什么问题,也就不可能确定正确的采访目的。由此看来,确定明确的采访目的,不是脱离实际、胡思乱想所能办到的。
记者的首要任务是采访。采访什么呢?按通常的回答是,采访那些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这是一种比较概括的方法。但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明确什么是采访的重点。在不遗漏重点的情况下,全面地开展采访活动,有利于记者出色地完成所肩负的任务。许多记者的经验表明,采访报道的重点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问题——“六新”。这“六新”大体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舆论工具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选材的要求。
再次、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记者的亲身经历,采访前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种是经常性准备工作,一种是临时性准备工作。
经常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政策上的准备。你是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就要熟悉经济理论和党的经济政策;你是搞文教报道的记者,就要熟悉文教理论和党的文教政策;你要到特区采访,就要熟悉党的特区政策;你要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就要熟悉党的民族政策,等等。这种准备要靠经常的学习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
二是资料上的准备。你是搞哪一方面报道的记者,就要有哪一方面的资料积累。这样,一旦有了新闻线索,就能够迅速判断这一线索的新闻价值如何;同时在稿件中将你掌握的资料作为背景材料写进去,以提高稿件的可读性。有了资料积累,还可避免报道失实。比如,某船厂造了一艘多少吨位的远洋货轮,厂方说是全国最大的货轮,而资料表明别的船厂早已造出超过这一吨位的货轮,记者在报道时就不会人云亦云,造成失实。
临时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定报道目的;
二是设计报道方案,包括选择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方式、方法,拟定向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等等;
三是做好一些技术性的准备工作。比如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先找什么人谈,后找什么人谈;是否需要用电话约定采访时间;采访本、录音机、录相机等采访工具是否准备好等等。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可以提高采访效益,提高稿件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缺乏采访准备,盲目进行采访,就会事倍功半,或者需要“返工”,甚至采写的稿件被“枪毙”。
四、要有扎实、科学的新闻采访作风。
采访作风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采访作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记者和新闻单位在群众中的声誉,而且对采访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记者应当具备的采访作风: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平等相待,在高级领导干部面前不自卑,在普遍群众面前不自傲。特别是对工农群众,记者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要善于与他们交朋友。
二是实事求是的作风。记者采访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要求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调查研究,设法弄清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研究事物的特点,从事实的总体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反对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采访作风。
三是迅速敏捷的作风。新闻工作本身的特点对记者采访作风的要求是,必须做到采访迅速、发稿及时、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和反映新闻事件。尤其是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不具备迅速敏捷的作风是无法胜任记者工作的。
四是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作风。对于记者而言,新闻的发生就是执行任务的命令。而一般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的采访,喜庆性新闻与灾害性新闻的采访,正常情况与特殊情况的新闻采访,和平环境与战争环境的新闻采访,其艰苦性和危险性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记者,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有新闻发生,就应无条件地、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事实说明,越是艰巨、危险的地方,常常就是矛盾冲突越尖锐的地方;矛盾冲突越尖锐的地方,又是越出新闻的地方。当然也是记者能写出好新闻,并从而一举成名的地方。
最后、要采取灵活、务实的新闻采访方法。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因此,新闻采访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总的原则是,新闻采访要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制宜。
一是口头采访。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采访方法,其基本形式是个别谈话、电话采访和开调查会、座谈会等。个别谈话即个别采访,记者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开调查会、座谈会可以提高采访效率,便于集中群众智慧弄清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是直接观察。这种方法多用于现场采访。记者通过自己的感观,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通过现场观察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具体、形象、生动,可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三是亲自体验。这种方式适用于对比较复杂的事物的采访,记者往往采取蹲点调查或直接参加实际工作的方式进行。这种亲身体验式的采访,可以了解到其他采访方式无法了解的情况。
采访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基本方法:
一是上下结合的方法。就是把对领导机关采访同对基层、群众采访结合起来的方法。一般是记者先到领导机关获得政策精神和新闻线索,再到基层和群众中去采访实际情况;也可先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再到领导机关去求得印证和审查通过。一般把这种方法称为“吃透两头”。
二是点面结合的方法。就是在全面了解某一地区或某一事物的基础上,着重对某一单位或某一事例进行重点采访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报道,既有典型事例,又有面上的分析,说服力比较强。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要求比较高,涉及面比较广,政策性又比较强,再加上新闻的特殊性,所以,真正做好辛苦采访工作需要做许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上仅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有些做法不一定成熟,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把新闻采访工作做的更加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