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梅
老大十八岁结的婚,分家另过。三间老房,结了婚的老大住一间,老五、父母以及三个姐姐共六人,住两间。那时,老五六岁,还在玩泥沙。
老五十八岁时,中专毕业,在镇上工作。这一年,父亲因为生活的负担过重,病逝了。姐姐们都已出嫁。老五忙,离家远,母亲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显得很宽敞,也很冷清。
老大做生意,赚了钱。不知道赚了多少,老五还没毕业,老大就建起了一栋大宅。迫于舆论压力,老大夫妇吵了几次架,嫂子才同意母亲住到家里来。
老五二十岁时,谈好了对象要结婚。老五打算简单地过。老大叹息,两个人都领工资,怎么连婚礼都没办,家具电器也没买。我要有钱,这一切就全给你们办了。
村里有人说老大好,也有说他的生意这么好,上百万都有了,怎么会没钱。
老五媳妇看上了县城的一块地皮,确信物有所值,价格便宜,不久就会升值。于是,她对老五以及娘家人说了想法。娘家的家境也不好,母亲很早去世了,父亲仅靠几亩田地,艰难地供给三个孩子读完中专。父亲很支持女儿,到信用社贷款一万,抱歉地说:“只能帮助这么多。我们的家境,农民贷款的最高限额是一万。”她的姑妈还在养病,听说了,拿出自己仅有的两千元,送到侄女手中。
老五找老大商议。老大说:“我哪有钱?老五,你也知道,为了建房子,我们省吃俭用,到现在还有很多债没还呢。不过,上个月准备了九千元,要还你大姐的,还存在银行。你跟她说一声,就算跟她借的,让她以后别再找我们还钱就行。”
老五小心翼翼地说,可不可以添上一千,凑成整数?
老大拍拍胸脯,说:“没问题。一千块钱,小菜一碟。”
过了几天,老五去拿钱,老大一再强调,嫂子也一再强调,数好了,这是九千,记得和大姐说一声。不然,她又追我们的债了。
老五嘴唇动了动,终于没开口问添加一千的事。算了算还是差一万,老五和媳妇东拼西凑才齐了。
没过一个月,老大买了辆大货车跑运输,生意更红火了,还商量着如何重新装修那栋大宅。
老五和媳妇,除了工资,没其他收入,所有的开支都在工资上。省吃俭用了一年,还没把贷款还上一半。
老大埋怨老五,一分钱也没有,怎么买地皮呢?早知道你们这样,这钱就不借你们了。这下害得你们这么辛苦。以后建房怎么办?我们又没有钱帮助你们。
老五说,不要紧,我们慢慢地攒总可以攒上的。
一年后,老大把房子装修一新,估计花了不少。
老五的贷款还是没还完,老大脸上挂不住了。
“我说老五呀,你就别想着那天鹅肉了!你在乡上工作,县城这辈子终究和你无缘。把地皮卖了,回家建房子。咱们兄弟好好待着,有个照应。”
老五经过两年的省吃俭用来还贷,已经很累了,回头看了看媳妇。老五从小就听哥哥姐姐的,没什么主见。当年买地皮,费了媳妇不少口舌。现在过了两年,他依然看不出地皮的价值。
媳妇小声却又冷冷地说:“那你就卖吧。不过,我自己会买下来的。”
老五终没敢答应卖地皮。
老大发觉老五无论如何不肯卖了地皮,接着说:“如果卖了地皮,回老家建房,我支援两万元。”
媳妇脑子一转,明白了。卖了地皮,至少也能得到七八万,回老家建房子,绰绰有余,哪还用得着老大的支援。说:“你们的经济,我也清楚。如果你们急着用钱,我们哪来的钱还?”
老大瞪了老五媳妇一眼,拍拍胸脯,说:“小看我了,是不是?我再怎么没钱,也不会差这两万。你真能回去建房就算是大哥支持你们!”
地皮终究没卖,老家的房子也没建。
又一年后,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老五,引起了某些领导注意。一纸调令,老五调入了政府重要部门。
老大知道了消息,立马打来电话:“老五呀,咱们老黄家的风水好,我早就知道,你肯定会有出息。这不,你有先见之明,买了地皮。我也支援你一万元嘛。不是一万?哦,我忘记了,九千,是九千。什么大姐的,还不是从我这里拿出去?大姐的和我的一样,还分这么清干嘛?以后需要花钱就跟老哥我说一声,要多少都有,要多少都行,哥全力支持你。”
第二天,老大的车停在了老五租用的瓦房子前面。
车开走了,老五还怔怔地看着堆在手里的一万元,费劲掂量老大留下的话:“老五呀,今天是一个小小的节日,带媳妇回家吃饭吧!不用买东西了,我们都买了。下班太晚了?节日怎么能不回来呢。我去接你们,吃完饭送你们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