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仰荣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农村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推进,新课改的春风吹醒了农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农村教育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目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感到教学任务“轻松”,无啥可教,“学习”成为管理、惩罚学生的手段。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在农村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推进,新课改的煦暖春风,吹醒了农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农村教育从此彻底改变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先生”教育模式,“一言堂”教育逐渐告别农村教育。近几年,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渐提高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教育政策也逐步向农村倾斜,使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农村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全新的教育信息和现代教育理念,如春雨般地滋润着农村这块贫瘠的土地,农村教育开始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在农村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我们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笔者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就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议如下,与同行共酌!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重点要体现“基础”这一特征。可是,新旧教育变革初始阶段,部分教师感到新教材教学“轻松”,课堂无啥可教。小学语文教育最根本任务是:教师在全面创设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居基础地位及在实施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而小学语文教育则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种发展既包括学生个体基本知识技能的发展,又包括品德、思维、心理素质、个性等全方位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给农村教师带来惊喜的同时,很多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由于年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认为,新教材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师上课时“无内容可讲”,“作业在课堂训练时已完成,学生无作业可做”,图文并茂的新教材,“学生一看就会,很难激发学生的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新教材素材的选用,多数以城市素材居多,部分图、事连老师没见过,何谈传授?”导致部分老教师上课时“茫茫然不知所以然”,上了半辈子课竟然不会上课了,导致上课“无啥可教”现象的出现。
其次,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而“学习”不应成为管理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手段。从朋友口中得知,竟然一中心小学(农村规模较大学校)老师为了防止学生淘气、贪玩,要求每个学生一天最少写完2枝铅笔。出于好奇和从事教育多年职业的使然,笔者先后调查了9所300人以上的农村小学,竟惊人地发现:75.6%的农村小学教师,为尽量减少学生玩耍的机会和提高“教学质量”(各级统测成绩合格率的高低),主要的办法是大量安排作业,让其写个不停,没时间玩耍。如:课堂作业、课外作业、配套练习、天天练、英才考评、英才教程训练、家庭作业等等,就连城里逐渐消停的奥数也在乡村开始蔓延;85%的低年级语文老师,安排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如出一辙,“每个生字写一行或20遍,每个生字组词、每个词语造句”;为了不让学生在中午休息时间吵闹,教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10分钟才能到校,否则,抓住就罚写“作业”;期中、期末测试结束,老师都会详细地讲解试题,并要求学生对没理解的知识点重新掌握。可是,调查中有38%的教师,要求60分以下的“学生”,在作业上完整抄写试题3至5遍不等。这种“不听话就罚你学习”的现象,会导致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助长了学生厌学甚至叛逆心理。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第一,主要是教师对素质教育、新课改认识得不够,理解不深。认为课堂互动多、大量利用现代信息设备、搞活课堂气氛等就是开展新课程改革,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故刻意注重形式、大量开展课堂讨论。如分组讨论、分单行双行讨论、分男女讨论、分正反方讨论等,缺少科学合理的安排和教学针对性,视“百年教育”如流行时髦之行为,随波仿从,舍本逐末,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第二,对新旧教材特点认识不到位。旧教学版本,教材和教学大纲详细罗列明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任务,教师、学生按部就班,在解决第一个难题后,再去解决第二个、第三个难题;而新版教材,将字、词、课文等教学重点都编排配有形意确切的生活彩图、事例,图文并茂,学习目标隐含图文其中,学生通过看图,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更能直接地“面对”知识,从不同方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内容宽泛,拓展性极强,形式灵活,极易接受。概括地说,新教材仅仅是引发知识面的一个点。第三,没有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区别城乡孩子的差别,充分发挥农村孩子固有的教学优势。作为农村的孩子,本身由于环境的限制,没有城市孩子对喧哗闹市的理解、没有对现代信息直接触摸的机会,可他有城市孩子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有对萝卜黄花的熟悉、有对小麦泥土的亲切、有田间地头嬉戏的童趣等。将教学难点、重点和教学知识直接与“农村现象”密切接轨,让学生在熟悉的农村现象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第四,近年,随着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和教育,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是在不健康成长。如:为孩子将来走出农村“望子心切”心理驱使,农村孩子失去了田间麦地和村野山头的清新烂漫,也与粗重的农活、温顺的老黄牛告别,整天处在家长划定的“学习安全区”内学习,加上学校处罚似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早已失去了属于农村孩子的粗犷和儿童的天真烂漫,只留下小指头间铅笔无奈的印记。我们应深刻认识,积极呼吁“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第四,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感有“味”。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学生达到“乐学”。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通过正确引导,积极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必须树立他们的成功感。“求成功”是人类的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使小学生感到愉快,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总之,让学生始终能听到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渭县马营镇阳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