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敏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突出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人文精神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独特优势为语文教学服务,利用其声像结合的特点来创设情景、营造和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选入语文课本的范文,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思维,丰富了语言。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我在《本命年的回想》时,用《良宵》导入,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展示五彩缤纷的民风民俗图片,从而自然营造出过年过节的喜庆氛围,让学生在富有“年味儿”的情境中去学习课文,了解民风民俗,感悟民族传统文化。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诗词教学,效果尤佳。比如,我在教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在王菲那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响起时,屏幕上出现了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地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化解了苦闷。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个被胡仔赞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的意境,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在讲解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时,课前,我先在屏幕上打上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手迹,主席洋洋洒洒的书法配上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纯净优美的诗词欣赏氛围中,从心境、思想、精神上为课堂的顺利进行作好了充分准备。进入课堂,借助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调控自如的优势,借助一张张诗情画意美妙无比的图片,借助专业朗诵家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朗读带,我很轻松地就将六七十平方米的教室变成了一个跨越几千年跨越几万里的时空,将全班五十位学生带入这个时空神驰遐想,感悟词作的壮美意象、美妙意境、无穷意蕴。
二、 融合情感知觉,突出人文精神
语文注重人文性,情感渗透和德育渗透。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课文的分析引发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让其获取“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语文课文真正变为学生趣味盎然的精神乐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像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便可以实现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例如,一位老师在教《贝多芬传》一课时,分析完课文后,由此生发,展示有关贝多芬晚年生活的图片。在婉转的旋律中,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切换,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旁白宛如涓涓的溪流流淌在学生们心中,贝多芬那顽强不屈、献身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已经镌刻在了每一颗稚嫩的心中,文章蕴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已在不自觉中渗入到学生心中。
在教《斑羚飞渡》一文时,导课时,选用了美国大片《垂直极限》中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讲的是一家三口人在攀崖时,发生了意外,绳索上的钉子从崖缝中蹦落,剩下的唯一一个钉子,也在吱吱作响,随时都有可能脱落,绳索上的一家三口人,性命危在旦夕。为了减轻绳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对儿女的性命,父亲毅然命令儿子割断了悬挂自己的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这个片段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美丽、父爱的崇高、伟大。这个导入片段和课文内容十分吻合,主题也极其相似,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了很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斑羚飞渡制成了动画片段:随着猎人、猎狗渐渐缩小包围圈,头羊果断地指挥羊群按年老和年少分为两群,然后走出一对一老一少同时快速起跑。半大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再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老斑羚正好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被上猛蹬一下,如踏在跳板上,在空中再次起跳,下坠的身体再度升高,轻巧地到达对面的山峰上;而老斑羚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笔直地坠落崖底……随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山涧的上空架起了一座用死亡做的生命之桥。在这悲壮、逼真的场景和音乐声中,学生感受到了一次心灵冲击的震撼,看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教育现代化工程已经启动,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投身于运用现代技术促进教育腾飞的运动中去,积极学习、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全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