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09-06-08 03:00李美丽,袁晓静,高会先
成才之路 2009年32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动机

李美丽,袁晓静,高会先

创造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而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因此,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

(2)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用赞许的眼光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此外,创造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优势互补,同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通过不同类型的课,有侧重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能力较差的学生,逐渐形成学生的能力,切不可操之过急。例如学习一些基本性质时,教师完全可放手发动学生,大胆猜想,积极验证,从而主动地形成印象,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思维的变通性,教师可通过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对判断题、选择题的分析研究,及几何公式推导过程中推导方法的灵活应用等不同方法,加以训练和引导。

因此,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式,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地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望都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