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勤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存疑,不仅能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更能激活学生思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存疑的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提出针对性的存疑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备好存疑要求,尤其在刚开始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这种高度认知复杂性的学习方法,可能让学生一时感到不知所措。教师要注意使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辅导。因而,这一要求要有针对性。①不同体裁的文章,自学存疑要求要有所不同。如: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跳跃性强。小学语文中的诗歌又大多是借景抒情的,存疑要求可着重从字、词的理解开始,逐步过渡到景与情之间联系的存疑。而常识性的课文,主要是介绍科学常识或讲明科学道理,语言大多浅显易懂,存疑要求则主要可从事物间的联系入手。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存疑要求要区别对待。对于学习有困难的要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求在字、词等方面进行存疑;而对于中上等生,则不应停留在这一层次,要鼓励其大胆对文章中句子的表达形式、文章内容、表现手法,甚至对作者的写作观点等方面提疑问。③阅读教学训练重点与知识点的不同,存疑要求也要有所侧重。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课文,其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理解词句,读懂每个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内容;还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针对这一训练重点,教师的存疑要求,可让学生从景物描写,或从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与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联系出发进行存疑。
(2)教给多方面的存疑方法。要让学生懂得在自学中存疑,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存疑方法。①存疑于字词的音、形、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肯定会遇上些艰涩难懂的字词,对此提出疑问就是存疑。当然这是最低层次的存疑,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自己解疑。②存疑于句子的表达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学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然后鼓励从中去寻找问题。如:《荷花》一课中有一句:“白莲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中,为什么用“冒”一词,而不用“长”呢?③存疑于文章的内容。这是较高层次的质疑,它往往触及到课文的重、难点,甚至是文章中心。对于内容的存疑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教学。如:《荷花》一课,学生在自学存疑中提到:“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幅活的画呢?”这一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教师借此引导学生从想象荷花和荷叶的美中寻找答案,学生便可在形象的感知中理解课文内容。④结合课后思考题存疑。课后思考题往往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结合思考存疑,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外,自学存疑还可以从文章的标点符号、写作手法,甚至是作者的写作观点入手。
(3)养成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疑是思之路,疑必有问,问必先思。”训练开始,大部分学生都还只停留在某个词我不理解、某个句子我不懂等层次较浅的思维方式上。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因为学生思维的角度不同,层次深浅不一,提出问题的思考价值也不一。要让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题,以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通过辅助性练习,强化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多方面地收集一些情文并茂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进行强化训练,以巩固其所学到的存疑方法。
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不仅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语文比过去有趣了;而且学生明显思维活跃了,能力增强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存疑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容到形式,由理解到评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学会学习。
(拉萨市师范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