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岑
摘要: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对我们职校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知识,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素质;社会定位;职业道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学生成为技术过硬、品德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分析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总体素质较差,而学生又好高骛远,不安于现状,在行动上不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思想上产生一些悲观情绪,这样极大地消磨学生的学习时光。特别是近些年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素质每况愈下,自理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高,思想素质较低,不少同学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而且由于现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部分较差的学生在初中就养成了抽烟、喝酒、赌博、打架等坏习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学业失败的自卑心理,自我意识中消极成分较多,有人际交往困难以及心理调适能力差等问题。
二、 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要求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他们现在最欠缺的素质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其次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再次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们认为学校应培养孩子们的素质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其次是“组织纪律观念、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是“自学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要求集中体现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意识”“专业知识”“乐业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职业道德”“合作精神”“管理能力”“文明礼貌”等方面。为此,笔者就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我认为,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①基本素质教育阶段,②专业素质教育阶段。基本素质教育阶段为学生入学后都必须经历的第一个教育教学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紧紧围绕社会对从业人员所要求的基本思想品德素质、基本心理身体素质和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这个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和培养训练工作。如充分考虑入校新生的思想、知识、能力、年龄、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基础、特点和家庭情况等,搞好从初中到我校的衔接和过渡,力求让学生能够学得下去,学得进去,学有成效。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1)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从业人员本职工作完成的好坏。从业人员能否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固然与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能力等因素有关,也同职业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出色地完成工作。通过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些从业的基本办事原则,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曾经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古往今来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极其重要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前提。当前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越来越把学生的内在修养、外表形象、文明礼貌程度放在了重要位置。这些内在的修养、外在的成型因素,光靠抽象的教育是不成的,很大程度要靠日常的千锤百炼和潜移默化的养成。学生在家很少参加劳动,就必然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就必然滋长怕脏怕累的意识,就不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一个思想品质差,自私、狭隘的人,即使技能超群,也可能会被拒之门外。一个没有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体,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大潮中生存和发展,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拿出各种招数,来检验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而现在学生以我为中心,个人主义较强,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他们对集体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集体荣誉取得不是靠哪一个人得来的。要做集体的合力,而不是分力。相信“团结就是力量”。
基本素质教育阶段学习结束后,进入专业素质教育阶段学习。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以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为目标。专业素质教育阶段采取模块式教学,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设计成若干个专业教学模块,如电工教学模块、钳工教学模块、计算机教学模块、宾馆服务教学模块等。
四、 总结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求看,职校生从事未来经济社会的建设,除了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从事某项专业性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琴.面向新时代教育改革初探[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0(3).
[2]方东.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教育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 究,2007(2).
(四川江油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