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伴兵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够仅仅强调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的培养。情商虽然有天生的成分,但是可由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提高,因此拥有高情商并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因此,教师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情商教育的氛围,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
(1)热爱之情——注重情商的培养,使其感受爱的价值,激活其爱的本能,对政治教育深切的热爱。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这种爱,它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献给学生,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仰慕心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进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2)愉悦之情——注重情商的培养,让其体验欢乐的价值,创设良好氛围。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之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轻松、和谐、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意义重大。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富有感情,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丰富自然,从而创造出轻松、欢乐、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并在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中接受教育。
(3)期待之情——注重情商的培养,激活自我,改变自我,创造自我。情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充满希望心理。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这种期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学生上进的动力。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用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一定能成功,再努力一次”,学生很可能会被这种深切真挚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认为自己真的能行,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消除退缩心理,重新鼓足勇气,充满希望地去克服困难。教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饱含期待之情,学生不能没有教师的支持、鼓励和期望。
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完全的。可以说,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而这种情感的获得,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接受教育。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