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花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学院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学院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并布置到学生中去。反之,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一般也会找他们的辅导员反映情况,寻求帮助。所以说,辅导员是维系学院和学生间正常联系的桥梁、纽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抓入学教育
开学初,学生刚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对大学里的一切都如此陌生,在偌大的大学校园里,他们也几乎是空白的,所以在此时抓好了入学教育,就可以使得以后的管理事半功倍。如开学时通过军训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吃苦耐劳、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通过《高等学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及学院的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遵守;通过专业知识介绍,加深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使大学三年的学习有更明确的方向,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给每个班召开座谈会:让他们了解确定目标,走出迷茫,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过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学习与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期。
二、 多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有效进行,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随即会产生自信,使自己信心十足地完成各项活动。如,开学初召开座谈会,大家作自我介绍,让全班同学彼此有个大概的了解;举行班级篮球赛、羽毛球赛等一系列的活动,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召开“班兴我荣,班衰我耻”“感恩的心”的主题班会,营造“团结、向上、勤奋、守纪”的氛围;召开学生代表会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科任老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学得更好。从而促使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和生活,正确地对待人生中的挫折,满心自信去迎接未来,挑战成功。
三、 善于表扬和奖励
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过一句话:“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太阳的光线会给全世界带来光明。因此,对于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的任何进步都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他们会有更大的激情投入到接下来的生活学习中去。如组织学生去晨跑,第一天每个班只有十多个人参加。当天,我立即召开班会,充分肯定、表扬了早起晨跑的同学,并强调这种态度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大学阶段、人生中的影响。第二天,每个班的人数增加到了三十多个人。
四、 及时给予帮助
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就要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给予指导。当学生灰心丧气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取得了一点成绩沾沾自喜时,教师要给予提醒。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而不是批评。比如,一个学生没交作业,或许并不是他的态度不好不交,而是因不会做而没交。如果简单地批评,就会使得学生破罐破摔,以后再也不愿意学了。所以要了解情况,然后给予一定的帮助,就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五、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也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等一系列的工作。
(1)选拔干部。选好干部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只有选取到可塑之材,才谈得上队伍的培养建设。在选拔干部过程中,首先应在学习成绩相对优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圈子中挑选。担任学生干部就意味着任务重,比其他同学要多投入一些精力到社会工作中,并且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势必要在学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在同学中树起威信。其次,应在有良好品质、热心为同学服务、有奉献精神的圈子中挑选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
(2)培养干部。第一,严格要求。因为干部是班里的表率,干部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班里的同学。第二,充分信任,奖惩明确。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建设合理的干部考核制度。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辅导员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能因为出一点小差错就认为学生干部不可靠、能力差。第三,定期交流,完善管理。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干部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上的一些误会与分歧。只有在一个和谐的集体中,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才能保持其在同学中良好的形象。
(3)使用干部。在给干部安排工作时,要责任明确,按才分配。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工作并且做到责任明确,这样整个队伍才能良性运转。也要对干部工作方法上予以指导,学生干部不是执行班主任命令的工具。在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时,不要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应该怎样想,而要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启发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教导他们注意发挥集体智慧,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这样才能使其在班级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
六、 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而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尊重、理解的情感,从而建立对辅导员的信任;同时,随时与学生沟通是相互传达、了解信息,增强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相互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统一认识,达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交流、沟通方法。
(1)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存在差异,所以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之交流,有的可直接切入主题,明确提出问题,充分分析问题本质,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后果;而有时则需要用间接迂回的方式,从侧面揭示事物本质,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示、教育。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面谈、电话、信息、QQ、书信等等,让学生能更好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同老师交流,感受到老师的爱。
(2)真诚和蔼。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娇生惯养,很少受到严厉的批评,自尊心比较强。在与他们交流时,即使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老师的态度也要和蔼可亲,避免采用激烈的方式,否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学生对辅导员产生逆反心理,并激化矛盾。所以在与学生交流时,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真诚你的爱,这样学生才能信任你,才愿意向你倾诉,同你积极地交流。
七、 关注弱势群体
(1)关心贫困生。因为从小家庭条件比较艰苦,所以他们大多比较自卑、内向,而这更需要老师同学的关心,照顾。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应该首先做的就是通过细致认真的观察来进行贫困生的认定工作,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多看、多听、多观察,才能把国家和学院的奖助贷政策落实到真正的贫困生中去,让他们的困难得到最大限度缓解。而且在认定之后,还需要建立一个关心、关注、心灵沟通和鼓励的帮扶体系,对贫困学生从正面进行引导、开导,并通过对他们的关注、和他们聊天,达到沟通、了解的目的,从而从心理上给予帮助和鼓励。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真诚相待,以情动人。
(2)心理问题学生。在某个同学出现心理问题后,不要武断地将学生推去看心理咨询老师,先要和学生聊天,然后用心将聊天内容记下,知道事情的原委,事后自己向心理老师咨询。在尽最大努力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内心深处对学生做到关心和爱护。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长补短,从细节抓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学生服务,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