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瑜,陈 欣,顾 佳
摘要:鉴于税收类课程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税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以课程特点为突破,学生就业为导向,笔者对税收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教学改革;会计专业;税收
一、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税收类课程的背景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推进,税收作为经管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已成为实用性强、受益面广、影响较大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专门从事税收的办税员,都由企业的会计人员兼任或是聘请专门的税务代理中介机构代为办理税收相关事宜。会计类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是企业办税员岗位。办税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办理以纳税申报为目的的会计核算,二是办理纳税申报,三是依法保证纳税人利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这三项工作任务都需要熟练掌握税收类相关知识。
二、 会计专业税收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纯理论性。目前高职院校中税收课程的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固定的教室,教师根据教材的编写顺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我国的税种一共二十多种,根据学期教学安排一般会讲15种左右,而且每个版本的税收教材几乎都是一个模式,每一种税都是按照概念、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纳税环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及减税免税等的顺序来编写。税收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果单靠教师一味说教来讲解就会使得学生要去死记硬背每一种税的税收条款,不仅让学生丧失兴趣,而且税与税之间的规定容易混淆,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难以根据税法条款进行税种计算及纳税申报。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具体的涉税案例时很难根据税法的条款来进行税种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写,尽管他们能熟练地记忆税收规定。原因在于由于教师纯理论性的讲解,要求学生逐条记忆税法,但并没有转换为利用税法来解决具体案例的能力;再者,针对具体行业的涉税案例学生也只能计算一种甚至两种税,税收实践性不强。如:企业销售产品,不仅要计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如果属于消费税应税产品还应计算消费税,学生在计算税种时往往考虑不全。
(3)税收类各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性较强,课程特点不突出。根据办税员的岗位工作任务,高职学院会计专业需要开设税法、税收实务、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税收类课程。由于这几门课程都是基于税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重复税法的理论性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税收法规与税务实训的课时分配,从而削弱课程本身在纳税申报、税收与会计的结合、税收的案例筹划等方面的实训练习,不能突出该门课程的重点和实训特点。
(4)税法变化快,教材更新速度较慢。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新的税收政策,由于教材更新具有滞后性,教师教学又必须给学生传授最新的内容,这就会出现“边教学边改书”的情况,使得学生对教材产生质疑,会降低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税收理论的兴趣。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和税收法律意识的培养,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应避免纯理论性的照本宣科。根据税种的特点可以适当地让学生采取讨论的方式,如个人所得税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一些方面分别核算,教师可以示范介绍其中一种个税的计算,其余的将学生分成几组收集资料制定教学课件并进行分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也能增强其他学生听课的兴趣。
(2)采用案例教学。税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税法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生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税收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师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采用案例教学时,应注重分行业来给出案例。高职学生注重实践,在工作中不可能涉及每个行业也就不可能将每一种税都运用得游刃有余,并且当他身处某个行业时也就必须掌握这个行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税种。以房地产企业为例, 房地产企业投资创建环节需要办理税务登记并缴纳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和印花税,开业经营期间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等,终止清算需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交纳相关税费。学生可根据该企业房地产涉税事项按企业的发展过程模拟建账记账,办理开业及注销税务登记,正确计算各税种应纳税额并填制纳税申报表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完成项目任务。
(3)税收类各门课程应分学期连续开设,并且延用同一教师,突出课程内容实训特点。税收类的这四门课程应贯穿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采用分学期连续开设。根据课程都是基于税法的特点,应具有连续性,如果间隔学期甚至学年开设就会使得学生遗忘所学内容,面对每门课程的税法部分就会感到陌生,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是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应该注意讲解得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新旧内容的学时,毕竟税法条文是为该门课程的实训服务的,因此笔者认为尽量延用同一教师进行讲解。高职院校应当强化税收模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场所。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税收模拟实验室,同时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税务会计》的教学,并非传统的做分录,而是参照会计分章实训模式,以原始凭证为起点,进行税务会计核算,并编制税收业务相关的记账凭证。如果进行这一项实训,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至关重要。《税收实务》包括填制纸质报表及网上申报,教学中应着重填制纸质报表。学生掌握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后,教师可以利用纳税申报软件,进行模拟网上申报,使学生熟悉整个报税流程和涉税查询,并教导学生申报错误的补救措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工作能力。《税收筹划》课程可安排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然后由学生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税收筹划方案提供给企业参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采用多媒体教学,新旧税法条款对比教学。税收政策变化很快,教材更新跟不上政策变化速度。传统的板书模式遇到课本中没有的、或需要变更的知识时,将占据很多课堂时间。在教学中遇到新内容时,一方面可以以多媒体展示新旧对比,另一方面,将新内容打印出来给学生查阅学习,使学生将精力集中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不假思索地抄袭。课件制作得漂亮精致,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孔祥银.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
思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杨则文.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设计的思
考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9(3).
[3]刘.高校税收类课程目标定位及教学改
革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9(2).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