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志
阅读教学中,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文学作品的鉴赏阅读,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又加之学生阅读“前理解”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对文本产生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感受,解读呈现多元化,其中有些见解是创造性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呈现的这些信息,正是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复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 建立和保持和谐的师生情感联系
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双方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尤其是师生情感联系,既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又是教学资源优化组合的必要条件。尊重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也是健康、和谐关系的首要前提,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需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定位为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有情感和生命活力的人,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学习感受、行为变化等,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习需要出发开展教学。“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自然容易和教师交流、共同探究。
二、 妥善处理教学事件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序性和无序性、预成性与生成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料不到的随机事件。所谓教学事件,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前没有预料到的生成性事件。这种事件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按规律出现,但它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是一种客观存在现实。偶发事件是必然的,没有偶发事件的教学才是偶然的。偶发事件不是教学的意外,而是教学的常态和必然,不过它的规律不容易把握,并且又没有固定的处理模式。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应正视教学事件,不能视而不见,应将之视为生成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某些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但只要妥当处理,突发事件大多数时候具有教育意义。即使是破坏性的,也应设法跨过而不是逃避。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一学生读到“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他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一只狐狸走过来,问到:既然乌鸦已经飞到了窝边的树枝上了,干吗不叼到窝里去喂小乌鸦,偏要等狐狸来骗她?”这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也是以前教学中没有遇到的,面对学生的质问,周老师没有回避,没有批评学生“怪异”,而是因势利导,说,“人家说得有点道理,课文是人写的,如果不妥当,当然可以修改的。你们觉得怎样改才合理呢?”这时,孩子们来劲了,纷纷发表意见,多数认为应改为“乌鸦飞累了,停歇在路旁的一棵树上,心里很高兴。一只狐狸走过来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创造性火花,并积极、机智地开发与利用,就能促进教学生成。
三、 以接纳的心态对待生成性教学资源
语文课堂是复杂的、多变的、非线性的,教师不可能穷尽课堂上的每个细节、每个问题、每个变化,“非预期性信息”肯定会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学会面对现实、学会接纳这些信息和变化,用心去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和灵感,开发教学生成点,用一种开放的、接纳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不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幼稚的或成熟的,与学生一起分析,一起讨论,一起悲欢,一起探究,共同创造与生成。教师应以自己的激情引起学生的理性与智慧,使彼此的经验、感受相互碰撞与交融,促进学生阅读和感悟能力的提高。
(广元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