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贞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学生漫游了世界后,坐在一块荒地上休憩。哲学家若有所思地问弟子:“如果一块荒地上长满了荒草,你们如何把草消灭掉?”
一个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足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说:“用火烧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一下。
第三个说:“撒上生石灰连根都烧掉。”
哲学家站起来说,你们回去吧,按照自己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见我,除掉的,就不用来了。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他们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令他们惊讶不已的是,原来相聚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地边上立着一块木牌,上面有这样一句话:想要根除荒地的杂草,就在上面种满五谷。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在儿童的心田里播种美德长满五谷,那邪恶之草便没有生长的环境。那么,如何才能让儿童的心田里长满五谷?我们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先贤古德,想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
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曲阜市实验中学有幸滋长在这文化圣地的土壤里,自学校创建之初便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在学校《2003—2009年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人文特色学校的目标,并孕育催生了“弘扬传统文化,构建诗意校园”的教育理想,全体教职员工也一直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一、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从经典中接受熏陶
诵读活动分三个阶段,分三步实施。
第一阶段:诵读《<论语>箴言》。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关于治学、从教、为政、品德修养、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言论,言简意赅,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生在孔子故里,长在孔子故里,如果不了解孔子,不了解孔子的思想,岂不枉为孔子故里人?我们从《论语》中精选100条极富思想性和教育性的警句,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评说,集成《<论语>箴言》,收入学校的德育校本教材,供同学们诵读学习,旨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思想,从孔子等先贤的嘉言懿行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宋代大儒程颐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又说:“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这话说得多么中肯啊。我们学习《论语》,不但要品读其精华,领悟其意旨,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同学们能知之,好之,乐之,行之,实实在在地学会做人,这才符合学校实施这一育人工程的真正意图。
第二阶段:涵咏“百诗百联”。
诗教,是传统育人途径之一。孔子指出,“不学诗,无以言”。并且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他看来,讲学问修养,必须要读诗。“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海德格尔曾经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总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楹联也是如此,它们已成为我们的文化记忆,成为我们的审美尺度。曲阜有中国第一楹联城之称,学习联语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诗词楹联,表现领域深广爱国之心、思乡之情、山川奇观、人生哲理、古今得失,林林总总,蔚为壮观。我们博阅精取,从中遴选诗词百首、楹联百副,让同学们读读背背,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感受、去体味,真正对文学产生兴趣,在阅读欣赏中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第三阶段:鉴赏古典美文
古典美文,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人格的写照,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先贤们的懿行高风,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陆游的《放翁家训》、刘向的《梟逢鸠》等。鉴赏古典美文,旨在鉴古观今,追念先圣遗风,弘扬传统美德,进行道德教育,以期达到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之目的。
学校按照计划要求学生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诵读活动,熟记原文,领悟要旨。每学期期末,由教务处组织对所学内容进行笔试,或组织诵读竞赛,从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小朗诵者。
二、举办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精髓
作为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家,可谓文化底蕴厚重,应该说,曲阜实验中学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经典诵读作为育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学生去孔府、孔庙、孔林参观,诵读《论语》,组织学生去孔子研究院、论语碑苑,参加孔子文化节万人诵读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儒家文化之博大,传统美德之崇高。现在八年级学生能背诵《论语》约三百则和《大学》《中庸》部分精彩文段,七年级学生能背诵精选古典诗词二百多首。
同学们通过走近孔子,历览圣贤生平事迹,感受古德的伟大,鉴照自己的渺小,体验到了“十年读书,一朝顿悟”的诗意快乐。
学校还广泛开展学生兴趣俱乐部活动。小艺术家协会,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书法、国画、乐器演奏、舞蹈,组织红歌会,唱校歌、国歌,军歌等革命歌曲,振奋他们的精神;北辰文学社,让他们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新月诗社,把爱好诗歌的学生组织在于一起,并且成功举办了诗歌创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和诗歌讲座。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尽情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正是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所必需的吗?
三、结合课题专题研究,逐步深化传统教育
在21世纪的今天,学校教育肩负着教育下一代成才的使命,学校结合自身情况,立足于学生实际,积极参与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和《我的月亮》创新教育实验课题。我们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进行情感熏陶。使之明理启智,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学校在和国内外一些学校进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中,坚信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并且相信自己的包容性。学校在与新加坡基督堂中学友好交流过程中,精心策划举办了“同一个月亮,同一首歌”“同一个月亮,同一首诗”“同一个月亮,同一片天”等联谊活动。活动中双方师生一起诵诗唱诗,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领略中华古典文化的特有魅力。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诵读《论语》箴言,涵咏唐宋诗词,鉴赏古典美文,吟唱聆听经典歌曲,游览名胜古迹,已经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传统美德之高尚,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自己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从中学时代就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
但仅止于此,还远远不够,最关键的还要落实在行动上。付诸道德实践,形成道德意志,于是,学校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于是,同学们在整理自己的书桌、收拾自己的房间、做好每周的值日中,懂得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在孝敬长亲、善待同辈、替父母分担些家务时,懂得了“孝悌为本”的道理;在真心地帮扶老人、礼貌让座中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这样日日行、常常做,最终形成道德意志,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学校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正是在学生心田里播种五谷吗?这些举措,创设了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营造了温馨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传统文化。构建诗意校园”,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理悟道,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也正是曲阜市实验中学教育工作的思路和途径。
责任编辑鲁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