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桅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思维情境,诱发学生创造欲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复数的引入时,可先让学生求解这样一个方程:X2-2X+2=0学生很快求出此方程无解,这时教师及时指出此方程有解,只不过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但学习了复数之后就会有解,这样,使学生急于想了解复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数,使学生有了追根求源之感,求知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又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为人刻薄吝啬,常常克扣在他家打工的人的工钱,因此,附近村民都不愿到他那里打工。有一天,这个财主家来了一个年轻人,要求打工一个月,同时讲了打工的报酬是:第一天的工钱只要一分钱,第二天是二分钱,第三天是四分钱,……以后每天的工钱是前一天的两倍,直到30天期满。这个财主听了,心想这工钱也真便宜,就马上与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合同。可是一个月后,这个财主却破产了,因为他付不了那么多的工钱。那么这工钱到底有多少呢?由于问题具有趣味性,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猜测结论。这时,教师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同时,告诉学生,通过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算出,这个财主应付给这个打工者的工钱230-1(分),也就是536870912=53.69(万元),学生听到这个数字,都不约而同的“啊”了一声,非常惊讶。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除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是组织教学的常用方法。
二、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三、启迪知觉思维,培养创造机智
任何创造过程,都要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验,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而直觉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要保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为杜绝可能出现的错误,从理论上给予证明,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
四、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培养其想象能力
通过联想训练,既能使学生摆脱思维的单一性,呆板性和习惯性,又促进了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的知识再多,如果缺乏想象,不能大胆的猜想,在科学研究中是难以有所创造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思维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动、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一批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
(焦作市冶金建材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