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琴
朗读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兴趣和朗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读,特别是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规范口语,增强语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正确,打好朗读的基础
所谓读正确就是要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利,这是对小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读破词破句,不添字丢字,不读错字,不结巴,不唱读或怪腔怪调。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要反复训练,要严格要求,读书时要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正确的朗读,形成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受到感化,情感得到升华。
二、培养朗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不通过朗读,那枯燥的文字怎会变成鲜活的形象?因此若要把学生带劲五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就必须点燃学生朗读的欲望,使学生乐读。
1.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紧扣儿童心理的特点的课堂导语的设计就会像磁铁一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它也像乐章的序曲一样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能使学生一上课就受到强烈的情感和心灵的震撼。它不仅自然和谐的导入了新课,而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使学生产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2. 变换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不断的变换花样,让学生在变换中体会朗读的快乐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如教学课本剧《负荆请罪》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指导他们通过人物说话时神态、动作的表现来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从而体会人物的品质。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他们都非常乐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采取伴读、齐读、轮读、接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表达欢快喜悦的感情,适合集体读,,抒发哀愁凄婉的情绪,适宜个别读;气势如排山倒海的最好齐声读,描述似精雕细刻的当然自由读;段与段如线串珠可以接力读,层与层并立可以轮换读……总之朗读的形式要变幻多样,富于变化,不单一,不呆板,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3. 范读入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范读是最好的指导老师,教师恰到好处,声情并茂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达的强烈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读有榜样,对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教师饱含深情地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节奏读出对邓小平的哀思,读出对邓小平的深切缅怀和爱戴之情。教师那饱含深情的语调很快便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面目前,学生都涌起强烈的表达欲望,纷纷模仿老师有感情的朗读,随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让他们成为朗读的参与主体,课堂气氛也由此达到高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形象,更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愫,与课文产生感情共鸣。
三、讲究科学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科学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朗读时,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音读准,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融化在自己的感情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交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全文,然后用形象的符号标出朗读的技巧“.”表示读重音,“∥”表示停顿,“↗”表示升调,“↘”表示降调等等,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就具有了目标性,在朗读时就有了凭借,他们就会绘声绘色的读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消息时惊喜欲狂,心中激荡,难以自抑,狂喜之情。在以后的朗读中,学生会有意无意的运用这些技巧,从而大大的提高朗读水平。
四、及时激励评价,让学生体会朗读的快乐
在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来及时肯定和激励学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他们朗读课文时的自信心。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同学们用读来表现安塞腰鼓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气势,从而展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在描写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时,我及时给予评价:“呀!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也变成了茂腾腾的后生站在黄土高原上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地捶。”在这种激励语言的评价下学生会更加读得兴趣盎然。
总之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有效地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愿意读,愉快的读。
(南通市通州区纱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