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06-07 08:29陈红兰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育

陈红兰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本质上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情绪体验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教育,即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优教,用积极、高尚的情感去开发、激活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以积极、高尚的情感为主线,影响、改变、整合受教育者的态度、兴趣、动机、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以满足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既有丰富情感,又有高深智慧的情智并茂的现代人才。

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利用情感教育为语文教学服务呢?笔者主要归纳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情感是作者写作的本源,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所必须进入的境界。语文教师饱含情感的教学,学生意兴盎然地学习,就能更确切地把握作者撰文时的情感,那么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味就会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所谓创设情境,即教师运用语言、教具等为学生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联系的场景或氛围,使学生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体验的方法。情境如同一个磁场,身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被“磁化”;又如一种催化剂,让人的情绪激动,思维活跃。这一点在语文课的导入环节上是卓有成效的。如教《背影》一文时,我设计的导语是:(多媒体播放孟郊的《游子吟》)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来感受如山的父爱。这样学生思想受到感染,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达成感情上的共鸣,顺理成章地激发调动学生对作品内容及思想意义的求知欲望,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

1.2诗化语文教学

教师除了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学语

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激昂的情绪以及饱满的精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教师、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将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心田。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共鸣。

2.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领悟课本知识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作者以感情著文,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感情的溪流,跳动着感情的波澜,任何文章都是作者感受人生后思想的结晶。“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才能'夺于胆心”(王充《论衡》)。由此可见,情感是作者创作作品的生命之源。同为阅读主体的教师如何引导另一阅读主体(即学生)进入作品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缺乏理解,对其中的情感因素缺乏感动和认识,仅仅借助教参和其他教学资料的提示,恐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可以说,教师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因素的程度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以及学生动情的程度,如对《观潮》的解读,一般地会引导学生从传统阐释学的角度读懂文本,从周密以欣赏的笔调盛赞昔日临安的繁华热闹中去感受周密对前朝的留恋与欣赏,达到认知结构上的“平衡”。如果教师另辟蹊径,去找寻文中更易打动人心的要素,从引导学生从南宋软弱不思进取终至灭亡的文本生成背景上去解读文本,让他们认识到那些珠翠罗绮的豪民贵宦与南宋皇帝一起“直把杭州作汴州”真是可悲可叹。同时作者更有深意——虽然南宋朝廷软弱不思进取,但是从上到下还是有许多人怀着壮大军事力量以期收复河山的梦想,由此举国上下才能对水军演习这样推崇。 于是,学生便在“平衡——不平衡——再平衡”动态平衡中让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入。学生经过了一次“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思维历险,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起伏变幻跌宕生姿。

3.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卢梭说:“教育之事必须给予人们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其意向和嗜好使得

他们不但由于必要,而且也由于倾向和愿望而成就其为爱国者。”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世界观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通过自己的爱憎忧惧等情感去感染激发全体学生的情感,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受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教学《岳阳楼记》、《屈原》,要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憾动,为之动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东庆、摩罗、余杰著,汕头大学出版社

[3]《语文教学情境论》,韦志成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4]《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卢家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版

な崭迦掌:2009-10-25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教育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台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