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勇
[摘要]信贷风险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传统风险,也是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之一。这种风险将导致政策性金融机构产生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呆账,将严重影响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贷款资产质量,过度的信贷风险可致使政策性金融机构倒闭。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重点分析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后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就此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改革与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机构 信贷风险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10200-01
一、引言
2007年以来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影响到了全球金融市场各国流动性都受到冲击各大央行纷纷注资以稳定投资者信心。虽然此次中国没有受到实质性影响但由于我国与美国有着相似的利率政策和房地产发展轨迹这次危机将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警示。因此,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仍是政策性金融机构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信贷风险管理的含义
信贷风险管理是政策性金融机构运用系统地、规范的方法,对各种可能导致贷款损失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防范、控制和处理以降低贷款风险、减少贷款损失、提高贷款质量,从而增强政策性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和损失补偿能力的一种贷款管理活动。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可以保证信贷资金运行的安全性,保持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实现通过信贷风险管理,达到以最小的经营成本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分析
(一)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仍然不足
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缺乏及时性、全面性,仍存在一些漏洞。随着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步伐的加快,有些制度未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修订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显得滞后。同时信贷风险内控制度建设还不健全,信贷业务过程中的部分环节存在控制盲点,有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措施,有些制度缺乏配套的业务操作程序等。
(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建立和执行部门相分离,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内部控制的建立者和执行者是同一部门,操作人员和核对者是同一人,相互核对难以实现,内部牵制制度执行不力。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还未实现真正的垂直管理,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内部控制工作不超脱,难以实行有效、及时的监督检查,难以向上级行真实反映情况,难以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大大削弱了监督部门的作用,相互制约机制难以真正形成。
(三)贷款形成风险后的责任追究急需加强
政策性金融机构均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贷款形成风险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可能有客观原因,如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宏观调控、行业风险、市场原因、逃废政策性
金融机构债等,也可能有主观原因,如政策性金融机构管理不到位、信贷人员未尽职、道德风险、违规经营等。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一)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全面化、全程化的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覆盖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难以与经营活动相割舍,因此流程政策性金融机构是风险管理为主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模式。应进一步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业务经营和风险控制过程中,根据政策性金融机构管理基础和市场竞争环境,可以积极借鉴6西格玛方法,运用科学测评基础上的业务流程优化改进技术,综合考虑各类细分市场的客户反应、内部用户联动需求和股东对风险回报管理的要求,妥善定义(define)、度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以及控制(control)业务流程优化进程,有效消除关键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差距,使各种授信产品和服务流程逐步接近国际一流政策性金融机构水准,提升在业务流程中动态平衡风险回报管理的能力,构筑同业竞争比较优势。
(二)提高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组织架构及授权的调整来实现简化流程,删除那些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一个流程来讲,提高成本而又没有贡献的不增值的活动。这些不增值的流程与活动多是不必要的审核与监督,以及折中协调等环节。改变过去层层上报,提高效率。就是要通过把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里,实现电子化信息传输和对风险的实时管理和监控;通过已经镶嵌在信息系统里的先进分析工具;如内部评级模型),实现在流程的各监控点,特别是在风险评估环节提供定量分析支持,有效地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三)建立面向客户的差别化流程
客户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第一资源,对客户的竞争从来都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竞争的核心。政策性金融机构如果以标准化流程来应对多样化的信贷客户,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特别是优质客户)在质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再造要强调流程多样化。在设计信贷流程时,要区分不同客户群、区分不同的业务风险度和不同的行业等设计不同的流程版本。
(四)从价值链分析入手,关注点投向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从价值链分析来看,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着眼于活动和流程环节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或客户价值贡献的大小。因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再造中,要把关注点放在那些对信贷风险控制至关重要的或自己明显薄弱的环节。贷后管理对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预警和及时采取措施保全信贷资产,对防范风险和化解信贷风险至关重要,按照西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理论,一个信贷项目如能通过评估,但最后出现风险,那问题就出在贷后管理上。
参考文献:
[1]叶其通,金融会计,浅谈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的难点与对策,2008,01.
[2]王寒菊,工业技术,经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风险管理的模式创新,2007,07.
[3]范敏,浙江金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隐患初探,2007,06.
作者简介:
叶勇,男,广东省梅州市人,经济师,本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田地区分行,研究方向: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或管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