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林
风筝营地
上榜理由:提起故土,总是心头暖暖的。对故乡温暖的记忆融化在这一篇淡淡的,带着些许甜蜜的文字中,让人心头不禁一热,也想念起自己家乡的那棵古槐和村头的那间有些破旧的小学校。
时常身化彩蝶,梦回故乡山水,吮吸醉人的甘醇,品味那独特的芬芳。
——题记
老屋情深
伴随着“吱”的一声,老屋厚重的木门被打开,也打开了我心中的记忆。老屋的木门早已辨不清最初的颜色,斑驳的色彩残留着一些熟悉的岁月。历经沧桑的老屋露出块块颓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那过去的日子。抚摸着宽大的木门,一道道裂纹,古老的木门被岁月无情地刻上了痕迹,如同祖父脸上深深的皱纹。
阳光透过木头格子窗,映进屋里,透露着一份秋日的温暖。木门上,年画已褪色,那一个大大的金色“福”字在阳光下显得暗淡。
祖父时常背倚着木门,坐在宽厚的门槛上,拿起旱烟杆。儿时的我总是跑过去,从烟袋中抓出一小撮烟丝,放在烟斗中,用火柴替祖父点燃。
“咝咝”,祖父吸了几口旱烟,吐出了几缕青烟。眼睛望向远方,用手抚摸着我的小脑袋:
“什么时候,我们杨家也出个秀才,爷爷这辈子也就满足了。”
祖父忧郁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老屋外,一条青石板路通向远处。夕阳映照,显得格外悠长。
古槐长青
记忆中,村口的那棵虬劲的古槐,永远是那么枝繁叶茂。祖父说,这树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与老屋一样古老。古槐撑起巨伞似的树冠,庇佑着这一方子民。树根的石基上,供奉着一尊金身菩萨,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挺灵的”,祖父说。
槐树周围是一个宽旷的场子。夏日,槐树的叶子迎风招展,洁白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只只勤劳的蜂儿,在树上筑巢。村里的老人们装满了一胡子的故事,总喜欢坐在树下石凳上聊一聊;孩子们也在古槐树下嬉闹着,追来逐去。
古槐以东一里来路,就是村上的小学。石板墙,青泥瓦,带有山村的特有韵味,随着时光流逝,已显得有些破败。
村里的老人,总在槐树下接送孩子。
走出山村去,是祖祖辈辈的梦想。
仍记得我孩提时代,祖父背着我,一把提着我的小书包。到了槐树下,祖父便让我自己走那最后一里路。我接过书包,一步一回头地向前走去。
到了下午,还远,便能看见祖父在古槐树下伫立,慈祥的眼光中,满是关切。我飞奔过去,扑在祖父怀里……
古槐树下,祖父苍老而屹立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愈益清晰、高大。
祖父就是那棵古槐树,庇护我一生。
小河悠悠
从古槐到小学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养育着这方土地。
异地求学,又一个月假回家,我信步于小河边,寻找儿时的脚印。
小河河面不宽,却清晰秀丽。几个老人正垂钓岸边。不远处有一座弯弯的石桥,桥下不时传来妇女们有节奏的捣衣声和爽心的谈笑声,应和着水面上一群鸭子“嘎嘎”的欢叫声以及头顶掠过的鸽群的“嗡嗡”之声,和谐动听,似正演奏着一曲田园风光交响曲,我不由陶醉了。
阵阵读书声传进耳鼓,稚嫩而整齐。抬头一看,不知不觉已站在母校门外。儿时的村小已变了模样:两排新式平房,教室宽敞明亮。校门上“古槐村希望小学”几个大红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山村里已送出了好几个大学生。还记得每次喜讯传来时,村里人敲锣打鼓,奔走相告,比过年还热闹。去年我有幸给一位哥哥戴上大红花,祖父笑得乐呵呵。
永远难忘祖父沧桑脸上绽开的笑容。
古槐树下,小河岸边,到处留下了我的脚印,我的记忆:曾与小伙伴用竹叶或纸张折成小船在河里竞渡:在竹竿尖上绕一个篾圈,粘上蜘蛛网,追逐着纷飞的彩蝶……
明净的天空下,群山如黛,万物勃发。我抬手摘下一片竹叶,折成一只小船,俯身轻放在水面上,小船满载着我的祝福,我的美梦,缓缓地扬帆起航了——
驶向绿色的山外,希望的明天。
指导教师陈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