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梅勒:追求放荡不羁的浪子人生

2009-06-04 04:23
美文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该奖梅勒诺曼

2007年11月10日,美国最有争议、最著名的当代文学家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在曼哈顿的家中因肾衰竭去世(1923——2007)。诺曼·梅勒在美国文坛驰骋近半个世纪,获得过普利策奖,美国图书奖等多个文学大奖,也是好几届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提名。

又一个硬汉“教父”

诺曼·梅勒,美国犹太裔著名作家,1923年生于新泽西州,国际笔会美国分会主席,美国“全国文学艺术院”院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院士。创作了多部小说、戏剧、诗歌、电影剧本和散文。194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二战期间从军,1 944年至1 946年在太平洋地区服役。1948年,在巴黎深造的梅勒发表成名作《裸着与死者》。这部小说迅速成为畅销书,美国文坛惊呼又一个海明威、麦尔维尔问世,之后不久梅勒载誉回国。

作为战后一代作家中的“教父”,梅勒还是“新新闻主义”运动的先驱。“新新闻”运动用将虚构、客观记叙、主观评论混于一体的自由风格的报道形式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模式。而有关华盛顿和平大游行的《夜间的军队》就是梅勒的代表之作。1968年,梅勒凭借《夜间的军队》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发表于1979年的《侩子手之歌》是梅勒的又一篇鸿篇巨制,再次为他赢得了1980年的普利策奖文学类奖项。

梅勒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不少作品剖析了美国社会中的病态现象,在文体上也敢于作大胆的探索,但作品中不免有一些不健康的成份,如过分渲染了变态心理和变态情欲等。

放荡不羁的浪子

在美国文坛,梅勒被人们视为一个怪才——如果不是“全才”的话。他上过前线,打过使;当过导演,拍过电影;参加过纽约市市长的竞选。他的作品之多,创作期之长,让其他作家惊叹;他参政的热情之大,也许会让真正的政治家咋舌。几乎每一场政治运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身上贴满了各种标签:运动迷、随笔作家、记者、文学批评家、诗人、政客、导演和社会活动家。用“好斗而又多产”来形容梅勒最贴切不过。他曾说过,“好好干一架我才能继续写作。”多年来,梅勒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斗的浪子,过着奢侈的生活。他酗酒、爱打架、结婚六次,留下九个孩子。他一生中多次触犯法律,不是酗酒,就是当众闹事。不过,唯一一次入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反对越战的抗议活动中被捕。梅勒的个人生活像他所生活的时代一般喧闹。

“他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拍电影、写作、演戏、介入政治。”新闻学大师、普利策评委盖伊·特立斯对梅勒高度评价,“他从来都不考虑进入某个领域会受到何限制。他会到处游走,到处尝试。他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充满自信和乐观精神的人。”

美国国家图书奖

1950年3月15日,在美国纽约的沃尔德夫·奥斯特里亚酒店,来自出版界的一群人士发起成立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五十多年来,它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威廉-福克纳、索尔·贝娄、约翰·厄普代克、苏珊,桑塔格在内的许多知名作家都曾荣膺该奖,因而在它的官方网站上自豪地写着一段话:“它是这个国家卓越的文学奖项,其典礼和庆贺晚宴已经成为我们文学日程上最重要的事件。”

美国国家图书奖不是一个国际性奖项,它只颁发给美国公民。它曾设有历史与传记类、哲学类、翻译图书类等多个分支奖项,但经过多年的调整,目前只设有虚构类、非虚构类、诗歌类、青年文学类四个奖。

每年,美国的各个出版社都会递交一份推荐名单给评委会,由后者按照分类从过去一年出版的作品中各挑选出五部作品。最终,评委会将从五部之中选出一部授予其年度大奖,奖金为一万美元,另有一座精美的水晶雕塑,其余的四部则会获得一千美元的奖金以及奖牌。

该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使大众关注当代美国文学的创作并推动阅读,但在1989年,该奖的组织机构开始拓宽思路。为了填补文学界和大众之间的鸿沟,该奖成立了基金会,试图超越单纯的文学领域,在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读者中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所以有评论称,从那以后,该奖就带有了很强的社会性。

美国国家图书奖拒绝外国作者、翻译图书、合著的文集、编著图书等等,但不排斥获得过其他奖项的作者,也允许一个作家多次获奖,如已故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娄就曾三次获奖,是获奖次数最多的作家,而厄普代克也获得过两次。

近半数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奖作都拥有中译本,如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1954年获奖)、厄普代克的《马人》(1964年获奖)、威廉·斯蒂伦的《苏菲的抉择》(1980年获奖)、哈金的《等待》(1999年获奖)、苏珊·桑塔格的《在美国》(2000年获奖)等等。

猜你喜欢
该奖梅勒诺曼
嘲弄的笑声
平静
接受不改变
安贫若素
小孩的世界
德企被封“剽窃奖”第一名
本刊参评作品获第23届田汉戏剧奖
小资女人和绅士男人的三个夜晚
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