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类专业“三明治”培养模式探索及其实践

2009-06-04 08:12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机械专业三明治实践

李 军

摘要:“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本科教育划分为“理论(学校)——实践(企业)——理论(学校)”三个阶段,企业承担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三明治”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现状,并阐述了此模式在台州学院机械专业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机械专业;“三明治”教学模式;实践

近几年,地方性院校迅速发展,其招生数与在校学生数都有较大增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生力军,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数量巨大的业务骨干和基层工作者。地方性院校直接以学生今后的职业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地方性院校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高校如何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然而,近年来,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有所滞后,跟不上地方性高校发展的需要。地方性院校在高等教育分类中找不准位置,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等方面受传统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存在着与研究型大学“趋同”的现象,致使地方性院校办学特色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僵化,人才培养“既上不了天,也立不了地”,处境尴尬。有些地方性高校提出“地方性、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往往没有具体的配套改革创新措施,培养目标只停留在口号上。

人们大多认为机械类专业是传统老专业,因此,不太关注该专业的改革与创新。由于CAD/CAM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机械专业近几年发展迅速,社会需求旺盛,招生形势很好。但目前各高校培养的机械类人才,不论数量与质量上,均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对地方性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在探索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推出了“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始试行。此教学模式改革得到学校及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分别被列为学校教改亮点工程课题、2008年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台州市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和2007年度浙江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内外“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三明治”式(或“夹心饼干”式)教学模式起源于英国,其实施过程为“学校(理论)——企业(实践)——学校(理论)”。即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明治”制度(Sandwich Plan)在英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1880年苏格兰的“三明治”课程(Sandwich Courses)。1903年该制度流传到英格兰,1995年以后英国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实施该制度。

这种培养模式目前在英国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或“1+3+1”教育计划;第二种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即所谓的“2+1+1”教育计划。

英国“三明治”式教学模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三明治”课程是全英认可的教学模式,政府、企业、学校对这种模式高度认可,即形成了企业、政府部门、学校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机制;(2)学生的实习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并且相对集中,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签订明确的工作合同,有严格的工作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有经济收入;(3)有一套严格的质量评估体系;(4)通过“三明治”课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强化、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比实际的工作经历,规划未来的学习方向和职业素质培养,企业可以减少员工前期的培训成本,从实习的学生中选择优秀的员工,享受高等教育的成果。

英国“三明治”式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教、学、做合一,遵循“学习——实践——学习”的路线,“学什么干什么”与“干什么学什么”目标十分明确,针对性极强,真正体现岗位特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体化教育过程。

目前,国内有关“三明治”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也在进行,对“三明治”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已有较全面的研究。但“三明治”式教学真正取得成效的学校在国内还没见报道,特别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该模式还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目前,少数高职院校在提倡或开展“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但由于高职专业学制短,实行该模式,理论教学不一定能保证,效果有待检验。

尝试“三明治”式教学模式的背景

在国内现有教育机制下,用人单位不满意重点高校“重学科体系而忽视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也不满意职业技术学院“重操作技能而忽视理论”,学生缺乏后劲;而一般地方性本科院校介于二者之间,理论上不及重点高校,操作技能上又不及职业技术学院。这种现象或倾向是必然的,其主要原因是环境与条件所致。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用于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如建立实训大楼,增加设备台套数等。并探索出许多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案例教学、综合性实验、技能实训、模拟企业环境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创新制作及竞赛等,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学校毕竟是学校,气氛、环境显然不同于社会,学生没有投入真实的企业环境,就无法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实际设备的状况、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工作状态、分析与处理现场问题的方法、生产实用技术和企业管理等。脱离市场经济环境、单纯靠学校课堂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我们的毕业生也大多面向基层生产一线就业,而多数企业反映现在的大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且上手慢。一方面,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企业岗位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员,这就是目前高等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与企业衔接的问题。

如何与企业有机衔接,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和学习,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基本状况是: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仅仅限于实训基地的设立与挂牌、横向课题的合作、走访了解企业等;学生到企业毕业实习,由于时间短,走马观花,学生学不了什么,企业也不指望学生能为他们创造效益;企业对学生的指导无规划且无责任感,有名无实。因此,在当前情况下,短期实习不可能与企业形成一套有机融合机制,必须延长在企业的实习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在部分专业中尝试“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分析了本地区企业现状及用人需求,同时分析了目前学生状况,认为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试点实行“三明治”式教学模式,不但有必要,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本地及周边机械制造业十分发达,生产形势近年来很火爆,急需大量应用型、技能型技术人员。而我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企业经历,很难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如果教学只单纯停留在理论上,不但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学生,就连学生也不满意,很多学生到了大二、大三就开始厌学,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目前学的将来有什么用,对学习缺乏热情。为此,我们积极响应学校规划,拟定了“三明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200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按该计划执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三明治”式教学计划的特点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三明治”式教学计划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即“2+1+1”模式。

当时制定该教学计划所遵循的几项原则,也可认为是该教学计划的几个特点,如下。

基础理论教学不能削弱 本科教育要“宽口径、厚基础”,笔者认为对地方院校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该培养计划公共基础课(包括数学和英语等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全部安排在前两年即下企业之前完成,与以往非“三明治”式人才培养计划几乎没有区别。公共基础课学时为1040课时,专业基础课学时为712课时,即总学时为1752课时,总学分为93分。说明并没有削弱理论教学,只不过课程安排比较紧凑,但周学时均没有超过30学时,最高的为29学时。

专业课设置有针对性 专业课设置主要结合地区特点,即针对地方机械制造业的需求来进行,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这种能力包括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设计技能、数控机床加工编程技能、专业软件应用技能、机电产品自动控制装置设计技能、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等,这些能力都是当地企业需要的。这些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七学期,为360学时,19学分,加上专业选修课要求在128学时、8学分以上,不包括在第三年之前开设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文献检索、机械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选修课,周学时均可控制在30学时内。在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课堂教学为2420学时,130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180学时,10学分。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注重效果 该培养计划将原计划在第三、六学期开设的金工实习与生产实习取消,改在企业进行,效果无疑比在学校进行要好。适当减少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周数(但不少于其他一般学校周数),且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在校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除军训外,有机器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装课程设计、CAD/CAM技能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共23周,23学分。由于学生有一年在工厂里实践经历,学习热情肯定会更高,设计原始资料会更加丰富,针对性会更强,包括后面的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效果肯定会更好。在校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需修满153学分,说明在校学习的总学分并不低。

“三明治”式教学计划的实施与问题

培养计划的实施需要学校、企业与学生互相支持与配合。实施该模式的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寻找能容纳一定学生、实习条件适合且能积极支持我们的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习学生缺少实际技能,很难给企业马上带来经济效益,甚至有可能给企业添麻烦。因此,一方面,需要有远见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支持,这样的企业家本地也不乏其人,同时也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英国政府就有这方面的政策),宁波市政府对大学生到企业实习也有政策支持。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与企业共同制定在企业实习这一年的实习计划、实施细则、指导方式及考核方法等文件,有些时候,企业需求与我们的培养计划是相矛盾的,需要协调找到平衡点。

再就是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工作,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不能马上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强度,思想上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因此,“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尽管优势明显,但困难与问题同样不少,但如果我们墨守成规,按老模式培养学生,则教学质量问题更多。只有迎难而上,也许可走出一条新路。如何有效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地方性院校而言。笔者认为,校企联合办学是必由之路,而“三明治”式教学模式是加强校企联合的最好方式之一。根据经验,笔者认为即使学生这一年在企业,即使是作为普通工人,对他们素质的培养、人生的定位以及往后的工作与学习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能带来质的变化,而不单纯是学一项技能的问题。

目前,浙江利欧股份、浙江双环齿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山河实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当地著名企业已接收了我校的“三明治”实习学生。台州市政府和学校领导十分支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相信开展“三明治”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一定会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工科教学改革开创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郑红梅.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实现方式和质量控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6,(2).

[2]Foster,E.&Stephenson,J.Work—based Learning and University in the U.K:A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 and Trends[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8,17(2).

[3]郑秀敏.“三明治”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04,(2).

[4]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0,(10).

作者简介:

李军(1966—),男,浙江临海人,硕士,台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机械专业三明治实践
月亮的三明治早餐
多元思维下中职机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紧密对接航空制造产业 创新航空机制专业内涵建设
三明治小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