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欣 李 娜 张大均
摘要:研究并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成熟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和职业成熟度问卷对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家庭月收入、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二是职业成熟度在专业、性别、有无兼职经历、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三是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职业成熟度也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成熟度
贝茨和泰勒(Betz&Taylor)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具有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程度。
贝茨在介绍职业成熟度时,将其定义为:“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分”。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掌握其职业发展阶段的相关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与其自身相适宜的职业决策的一种准备程度。
心理学家泰勒和贝茨提出一个基本假设,即如果一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高,他的职业成熟度就高,否则就低。本研究旨在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以期为大学生的职业辅导提供帮助。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西南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份,有效率为85.33%。其中男生136名,女生120名;大一35名,大二105名,大三53名,大四63名;文科53名,理科65名,工科75名,农科63名。
(二)研究工具
基本信息调查 对被试的一些基本信息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性别、专业(文、理、工、农)、有无兼职经历、是否独生、家庭来源(城镇、农村)、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1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父母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中学或中专、大专大学及以上)、家庭结构(双亲、单亲、其他)。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 采用彭永新、龙立荣修订的Taylor和Betz编制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共39题,包括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采用5点记分,按照“完全有信心”、“比较有信心”、“有一些信心”、“有一点信心”、“没有信心”五个等级评分,分别记5分至1分。
职业成熟度问卷 采用郑海燕编制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问卷分为两个分问卷:职业决策态度问卷,包括独立性、自信心、灵活性、主动性和功利性;职业决策知识问卷,包括职业世界知识、人际交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自我知识。采用4点记分,按照“很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四个等级评分,分别记4分至1分。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分析
(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检验
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家庭月收入上的差异
对家庭收入不同的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差异检验,见表1。
结果显示,家庭收入不同的大学生,在收集信息、选择目标两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家庭收入越高,学生收集的有关职业的信息越丰富,选择的目标也越明确。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对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差异检验,见表2。
结果表明,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显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维度得分也越高。
(二)职业成熟度的差异检验
1.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行差异检验,见表3。
结果显示,女生和男生在独立性、灵活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2.职业成熟度在兼职经历上的差异
对是否有过兼职经历的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差异检验,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做过兼职的大学生与未兼职过的大学生在职业态度分功利性、职业世界知识分问卷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做过兼职的得分高。
3.职业成熟度在家庭方面的差异
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差异检验,见表5。
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在自信心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农村高于城镇。
4.职业成熟度在专业上的差异
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差异检验,见表6。
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独立性、灵活性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态度分问卷和专业知识上存在边缘性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在独立性维度上,依次为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即文科生在职业决策中的独立性最强,农科生最差;在灵活性维度上,依次为理科﹥文科﹥工科﹥农科,即理科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最灵活,随机应变能力最强,农科生最差。
5.职业成熟度在家庭月收入上的差异
对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差异检验,见表7。
结果表明,家庭收入不同,学生在职业自我知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6.职业成熟度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对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差异检验,见表8。
结果显示,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世界知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知识分问卷和专业知识上有边缘性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世界知识,如个体对求职市场的知识、岗位知识以及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就越丰富。
(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职业成熟度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职业成熟度中的功利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收集信息、制定规划、问题解决相关不显著,除此之外,二者与其他各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职业成熟度也越高。
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特点
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差异检验,发现家庭月收入越高,学生收集的有关职业的信息越丰富,选择的目标也越明确;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自我评价维度的得分也越高。
一般而言,家庭月收入高,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家庭环境就能为子女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信息,因此,子女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就会更多,目标也更明确;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教养方式可能越科学,母亲在家庭中与子女的关系可能比父亲更密切,因而会更多地影响子女,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职业自我效能也高。
(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
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对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差异检验,发现女生在职业成熟度的独立性、灵活性上显著高于男生;做过兼职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比未做过兼职的大学生高;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自信心维度上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文科生在职业决策中的独立性最强,农科生最差,理科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最灵活,随机应变能力最强,农科生最差;家庭月收入越高,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的掌握程度也越高;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世界知识越丰富。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分的差异在性别上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女生在独立性和灵活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个性倾向性上不如女生成熟,女生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扮演多样的社会角色,这使得女大学生在面临职业决策时,能够从多方面考虑,从而更独立和灵活。
做过兼职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总分、态度分问卷和知识分问卷的得分上都显著高于未做过兼职的大学生。兼职是大学生接触职业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兼职活动可以让大学生获得做出适宜的职业决策所需的知识,他们通过兼职可以帮助自己形成客观的职业信念,能够在兼职中不断完善自我,弥补不足,提高对职业世界知识的认识,增强对自我的理解,从而形成适宜的职业决策。
通过城乡差异比较,发现职业成熟度的城乡差异并不明显,这得益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的信息渠道也日益丰富,城乡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在自信心维度上,农村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更早地离开父母住校读书,长期的独立生活使得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更多地靠自己权衡拿主意,而不是靠父母,所以,他们在职业选择上的自信心高于城镇的大学生。
文科生在独立性维度上得分最高,理科生在灵活性维度上得分最高,而农科生在两个维度上都最差。这可能是因为农科生就业空间小,专业又多属冷门,因此,他们对职业相关了解很少,导致职业的成熟度很低;文科和理科生相对就业空间较大,能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所以他们分别在独立性、灵活性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家庭经济状况也同样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水平。通常来说,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个体其职业发展水平也高。本研究发现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在职业自我知识的得分上显著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家庭收入高的学生由于家境比较好,接触的东西多,因此更容易接纳新观念和新事物。此外,家庭收入高的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各种职业的机会,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职业自我知识,所以职业成熟度也越高。
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世界知识越丰富。这可能是因为高学历的家长善于鼓励子女去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并为他们提供条件,使得子女在求职市场、岗位以及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很丰富,从而有利于掌握更多的职业决策知识。
(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表现为学生的自我评价高,收集信息丰富,选择目标明确,制定规划切实合理以及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即自我效能越高,个体在职业决策时就会越独立、自信、灵活、主动,掌握的职业世界知识、人际交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自我知识就越丰富,因而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
结论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家庭月收入、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职业成熟度在专业、性别、有无兼职经历、家庭种类、家庭收入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职业成熟度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职业成熟度也越高。
参考文献:
[1]Taylor K, Betz N.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3, 22(1).
[2]Hackett G,& Watkins CE,J R.Research in career assessment: Abilities, interests , decision mak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A]. In: WB Walsh & HS Osipow. Handbook of vo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5:196-198.
[3]郑海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
赵欣(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李娜(1982—),女,河北保定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张大均(1954—),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