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衍
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疾病。据国家卫生部报告,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2亿,而且以每年1000万的数字在增加。这么多的高血压病人虽然在进行治疗,但血压能够控制达标的比例很低。我国不久前公布的资料显示,高血压病人治疗的血压控制率只有6.1%,远远低于美国(34%)。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因有几个,其中一个就是“治疗不足”。
什么是治疗不足呢?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要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这样才算是“治疗达标”。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不少病人虽然服用好几种药物,但其中只有一种是降压药,其他那些都不是降压药,没有降压作用。这样,血压自然不会达标。这并不是病人的血压顽固,降不下来,而是服用的降压药的剂量或品种不够。在我见到的高血压病人中,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例如有的病人服用珍菊降压片,每天3次,每次2片,血压仍旧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上。要知道珍菊降压片里面的西药降压药虽然有2种,但是剂量都很小,血压降不下,降压作用也不大,只对病情很轻的高血压病人有效。像这样的病人就应该停用珍菊降压片,改用其他降压药。还有些病人虽然在服用一些正规的降压药,例如“地平”类、“普利”类等,但血压始终降不下来,这时就需要2种降压药联合应用,并且剂量也必须足够。如果2种降压药联合应用,血压还是不能达标,就必须3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有些病人,甚至个别医生,不喜欢多用降压药,而是喜欢用那些没有降压作用的保健性质的“辅助药”,结果是降压药剂量不够,血压仍旧在高血压的水平,起不了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作用。
另外的一种情况是“治疗过度”。我不止一次碰到过这样的病人。病人年龄不大,刚刚发现高血压不久,血压在170/100毫米汞柱左右,以前没有服用过降压药。医生一开始就给他服用2~3种降压药,病人服用后血压很快下降到很低水平,觉得头昏、软弱,非常不舒服,这样的情况就是“治疗过度”。实际上这样的病人不需要服用那么多的降压药。因为他刚有高血压,年龄也不大,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也不是高血压的急诊,可以慢慢的把血压降下来。由于他从来没有服用过降压药,一般对降压药比较敏感,为了预防产生过低的血压,一般都是先用一种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压的情况,逐渐增加剂量,使血压达标。很多这样的病人,后来只服用一种降压药,血压就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病人自己也感到很舒服。这种病人如果对珍菊降压片中的两种西药降压药可乐定和氢氯噻嗪没有禁忌症的话,也可以首先使用珍菊降压片,有时会使血压降到正常水平。
总之,应用降压药,剂量必须恰当,不要过量,也不要不足。防止治疗不足,可以提高高血压病人治疗的血压控制率,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的发生率;防止治疗过度,不但节省了药物,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