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可乐和甜甜圈

2009-06-04 09:34:50郑衍文
文苑·感悟 2009年7期
关键词:拉塞尔木匠苹果树

郑衍文

▲▲作为15岁生日的礼物,我被捕入狱。16岁时,我辍学流浪街头。我的家就是一个废弃的拖车。正是在这时,我遇到了毕亦和拉塞尔……

每天游荡于街头去打零工。我经常路过一家小小的木匠铺。木匠铺里生活着一对年老的夫妇。为了找点儿零活,我走进了木匠铺,老木匠正在锯木头。我对他说:“先生,您这儿有我可以做的活儿吗?”

老木匠扭过头来瞧了瞧:一个16岁的流浪儿,头发垂到肩膀,胳膊上刺着文身。所幸老头儿并没有被我吓着,也没有上上下下地审视我。他用手指了指老太太,淡淡地说:“去问老板吧。”

“哦,孩子,”老太太说,“你会剪草坪吗?”

“我当然会剪草坪。”

“那你四点钟再过来吧。”

四点整,我准时来到木匠铺。我推出割草机,开始在草地上工作起来。干到一半的时候,我远远看到栅栏边苹果树下站着一个人,是那位老太太。等我割完草,她对我说:“干这么累的活儿,你一定又渴又饿吧。”她递给我一杯可乐和一串甜甜圈,还付了我几美元的工钱。这是我为拉塞尔夫妇打工的第一天。

从此以后,我就可以指望着每两周去为她家割一次草;我就可以指望着毕亦站在苹果树下等我;我可以指望着干完活儿后的可乐和甜甜圈。这是我许久以来第一件可以指望的东西。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从来不知道明天会给我带来什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明天绝不会带给我什么好运。我们经常搬家,我没有父亲,母亲改了嫁。她嫁的那个家伙是一个无赖,他把我们的救济食品券拿去卖了钱吸毒。我只有在学校才能吃一顿免费的午餐。12岁的时候,我开始把内心的痛苦倾注于笔端,把孤独失望变成一首首简单的小诗。可我从来不拿给别人看。

我辗转于儿童院和救助站之间,就在我15岁生日的那天,我终于被警察带走了。等我出来之后,我对自己说:以后要靠你自己了!我不再进儿童院,我辍了学。开始打零工挣些小钱谋生。

现在,我至少可以指望拉塞尔夫妇为我提供的这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

我住进了一个废弃的拖车。没有电,所谓的床就是一个放在破烂隔热板上的旧睡袋。可这要比睡在外面强多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早已让我明白了这一点。

有一天,毕亦给了我一份惊喜。和往常一样,她拿着一杯可乐和一串甜甜圈站在苹果树下等我。她把可乐和甜甜圈交给我,然后说:“吉米,我们有一间空房,想问问你能不能搬来住?”

我从未向她说起过我的居住状况,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已经有无数的人让你失望了。”我心里在想,“不要再让自己受伤害。”可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那个让我走进木匠铺的声音——告诉我不要害怕。我应承道:“好的,我去把东西搬过来。”

那天晚上,我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四小袋杂物——住了进来。我剪了头发,和他们一起做礼拜。

我还在继续写诗。可我不敢将它们示人,即使是毕亦和拉塞尔。

毕亦开始介绍我去为她的朋友剪草坪,都是镇上的小老太太。她总是开车送我去她的朋友家,并特意嘱咐她们:“干完活想着给他一杯可乐和一串甜甜圈。我回头再来接他。”

我慢慢开始把拉塞尔夫妇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又回到学校。对我来说,我的命运好像开始转折了,我平生第一次感到脚下的大地还是坚实安全的。后来,拉塞尔因癌症去世了。

我继续在学校学习。12年级的时候,一个曾经的狱友来找我,告诉我好好生活,不要再惹麻烦。他会唱乡村歌曲,有一把吉他。他对我说:“音乐帮我说出了我从来不会表达的情感。”其感觉竟然和我写诗一样!

回到家,我和毕亦说起了那位狱友和他的歌曲。我们都认为我应该拥有一把吉他。于是,我开始弹着吉他唱自己写的歌。

毕亦总在问我:“你什么时候给我唱一唱你写的歌?”这让我感到非常害怕,可我还是给她唱了。当我一曲唱罢,毕亦一把把我拉人怀里,热烈地拥抱我。当时,我竭力没有让自己哭出来。“吉米,你就去做音乐吧!不要让任何人阻碍你!”

我写了很多歌,每一首都先唱给毕亦听。不久,我就开始在野餐聚会和镇上其他的场合演唱我的歌曲。毕亦每次都要到现场去听我演唱,即使在我毕业之后有了全职工作,甚至有了自己的住处。她也一直坚持这样做。她每次听说我要做节目,都打电话给我让我开车去接她。我们一起开着车,就和当年她带我去朋友家剪草坪一样。

毕亦最后一次看我演出是在一个学校的庆典上。她和往常一样,坐在第一排。我内心的声音响起,敦促我去做一件我从未做过的事情。

唱过几首歌之后,我走近麦克风,对下面的观众说:“今天,我想让大家来认识一位非常特别的女士。她就坐在第一排,她就是拉塞尔太太。”

我简要介绍了我的经历,不是用诗,不是用歌,而是用平白的语言:在拉塞尔夫妇接纳我之前,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我从未遇到过这样好心的人,正如拉塞尔所说,毕亦才是我真正的老板。“如果没有这位太太,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

毕亦的脸上露出自豪的喜悦。

演出结束后,我送毕亦回家。我告诉她过几天我还有一个节目,我还要来接她。

“再见!吉米。再见!”直到我开车走出了她的视线,她还一直站在那里挥手。

第二天早上,我接到一个电话。毕亦因脑中风被送进了医院。她从此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毕亦就去世了。

我多么希望她能活着看到我和唱片公司签约,她能活着看到我发行第一张唱片。我知道,她一定会为我而感到自豪。

多年之前,内心的那个声音让我走近了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她给了我表达自我的声音。她说得对,我能走进他们的生活是一种天意。

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他们给予我的一切:爱、关怀以及一个创造未来的机遇。每当我喝上一杯可乐,吃上一串甜甜圈,抑或看到一棵苹果树,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们。

感谢上帝,让他们走进了我的生命。

猜你喜欢
拉塞尔木匠苹果树
2023年11月20日,美国拉塞尔号驱逐舰在太平洋的一次演习中进行射击训练
军事文摘(2024年1期)2024-01-22 03:57:40
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22 03:28:43
木匠身影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26
木匠手中的诗情画意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2
远古吹秘闻<2>
NBA特刊(2018年19期)2018-11-21 01:51:32
故我 拉塞尔·威斯布鲁克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23
篮板野兽 比尔·拉塞尔
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 08:50:26
苹果树
谭木匠
小说月刊(2015年3期)2015-04-19 07:05:56
“苹果树”大狼